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是我国特种电机及特种电磁装置领域专家,参加工作30多年来,他围绕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带领团队积极开展科研攻关,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哈工大人竭诚打造国之重器、用科技力量许党报国的鲜明底色。
能不能在地球上建一个模拟月球、火星等真实宇宙空间的基础科学研究平台?近日,哈工大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建设的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正式通过国家验收,项目总体建设指标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日前,由哈尔滨工业大学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造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已进入联合调试试运行阶段,这是我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可以综合模拟真空、低温、粉尘、电磁辐射、电子/质子辐射、弱磁等九大类空间环境因素,由此被称为“地面空间站”。
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致哈工大建校100周年的贺信中,高度肯定“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勉励哈工大“在教书育人、科研攻关等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奋发作为、追求卓越”。
把空间站装进大装置,分几步?半月谈记者 杨思琪重大仪器设备无法搬上太空怎么办?能不能在地球上建一个模拟真实宇宙空间的科研平台?2月27日,哈尔滨工业大学联合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正式通过验收,这些问题都找到新的答案。
央视网消息:中国航天领域首个大科学装置——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27日在哈尔滨通过验收,开始正式运行。这是国际上首个综合环境因素最多、可实现多尺度和跨尺度环境效应研究的综合性研究装置,将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及人类太空探索贡献智慧和力量。
来源:【冰城+】“自2024年2月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一年多以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黑龙江省政府以及哈尔滨市政府等相关部门大力支持下,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从建设期平稳过渡到开放运行期,至今已累计服务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在内的15
2020年6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100周年,在贺信中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学校扎根东北、爱国奉献、艰苦创业,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为党和人民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2024年2月通过国家验收开始正式运行一年多以来,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从建设期平稳过渡到开放运行期,至今已累计服务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在内的150余家用户,为1000余型宇航元器件的研发提供测试服务,支撑我国多项重大航天工程顺利实施。
新华社哈尔滨6月7日电(记者杨思琪、杨轩)宇航服在太空会发生什么变化?种子怎样才能保留优质特性?磁场会对生命体产生哪些影响?……在位于哈尔滨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也就是“地面空间站”,这一系列问题都可以找到答案。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李丽芳讲解月球表面环境模拟装置(6月1日摄)。
这是哈尔滨工业大学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空间等离子体环境模拟与研究系统(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 王松 摄有着“大科学装置”之称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是推动重大科技创新的国之重器。由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联合建设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27日在哈尔滨顺利通过验收。
新华社哈尔滨6月6日电(记者杨思琪、杨轩)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有着“地面空间站”之称,它由哈尔滨工业大学负责建设,目的非常明确——让很多本来需要上太空才能进行的实验,在地面也可完成。
央视网消息:现在演播室看到的就是中国空间站虚拟模型,其中助力航天员出舱活动的小机械臂就凝聚了哈尔滨工业大学科研团队的心血。自载人航天工程实施以来,哈工大一大批关键核心技术有力支撑“神舟”飞天、“天宫”搭建,中国空间站建设的每一步,哈工大从未缺席。
在距离地球400多公里的轨道上,中国空间站遨游苍穹,成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重要里程碑之一。遥望祖国东北角,一座被称为“地面空间站”的空间环境地面模拟装置前不久正式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行阶段,诸多指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