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南北秋天的景色是迥异的,我离开盛京的时候那里已是赤橙黄绿枯叶辞树缤纷洒落了,来到了天府之国这里依旧是三角梅妍芙蓉摇曳,稍加歇息便千里穿行足踏荆楚大地望汉水缥缈岘山绵延,沙鸥翔集浅草枯荣,一片壮阔江天。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感想:重阳节又称老年节、重九节、登高节、祭祖节、双九节、敬老节等等,所以古代诗人写的关于重阳的诗,常常感叹人生的悲凉、寂寞、孤独。
1929年10月11日,农历重阳节,临江庭院金菊盛,汀江两岸霜花开,毛泽东写下《采桑子·重阳》一首:“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这首《采桑子重阳》,是毛主席在一九二九年十月所作。毛主席这幅书法作品,并不似惯常书写的作品那样讲究笔法,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信手写来,没那么多规规矩矩,不受那么多笔法、结构、墨法、章法限制,却有一种天真烂漫,无法无天的自然、率直的真性情,可以说无意于佳乃佳。
前面写过一篇分析毛主席所作并书写的词《采桑子重阳》,得到了读者的热烈反响,但有一部分读者认为毛主席这篇书法写得不怎么样,不像毛主席其他书法作品那样或大气磅礴,或典雅精致,这一篇书法好像结体松散,笔画随意,没什么笔法,相较其他书法作品逊色不少等等论调。
一年一度秋风劲。几番风雨,清凉了炎炎夏日,开阔了蓝蓝天宇,为我们送来了果实斑斓草木缤纷的深秋。岁岁重阳,转眼又是。有人问,毛泽东《采桑子·重阳》这首词里面,“不似春光,胜似春光”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其实答案就在眼前:“寥廓江天万里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