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北京演艺集团出品、北京民族乐团创排的民族交响诗《大运河》首演,填补上这一空缺。对一般乐团来说,一年一度的大项目,都想寻找声名赫赫的大作曲家进行创作,但让人没想到的是,担当《大运河》作曲的是85后的作曲家郑阳。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隋朝时期京杭大运河第一次实现了从北京到杭州的南北贯通而主持建造者正是隋炀帝杨广“杨广一名英,小字阿摐”隋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嫡次子,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朝第二位皇帝(604-618年在位)。
来源:人民网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正值万物生长最茂盛的夏至时节,扬州市古运河东关古渡游客络绎不绝。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枕河人家,漫步其间,人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当代“扬州慢”的烟火胜景,更能体会到千年运河文脉汇入时代大潮的勃勃生机。
波平浪静的大运河从历史的深处蜿蜒走来在宋词的桨声欸乃里摇过水岸人家的吴侬软语摇过五十三孔美丽宝带桥摇过气势如虹斜港大桥然后千里潺湲北上洛阳在北京城卸下万千繁华途中移船登岸漫步在五龙桥、澹台湖间伴着一阵凉风习习徜徉十万芦苇荡旁涌动百万拟声词我们静静聆听水波不兴的大运河上贴着河面疾飞
一千年后回望,大运河,不也是同样的命运,流水落花春去也,换了人间。从755年12月安禄山起兵,到第二年洛阳和长安相继陷落,尽管帝国的政治中心先后沦陷,但对于大唐帝国来说,它赖以生存的经济基础:江淮地区并未受到冲击,依赖着来自江淮地区的财赋,大唐帝国的军队仍然拥有源源不断的支援。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千年运河,诗意流淌,其文化脉络贯穿历史,更在岁月中熠熠生辉。1月9日,中国大运河文化讲堂走进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江苏中华文化学院),邀请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程章灿,以“万古流不绝:诗词的大运河”为题展开主旨演讲。
作者:唐俊大运河,历经2500个春秋,流长3000多公里,是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作为贯通南北的大动脉,它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承担着通江达海、南来北往的重要“沟通”功能。
作者:周其森大运河是流动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精神矿藏。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阔步走进世界文化遗产之林,以其巨大的文化魅力,更强烈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运河、拥抱运河,共享运河。运河是劳动精神的纪念碑与自然河流不同,运河是人力开凿而成。
3月3日,电视剧《北上》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播出。这部剧改编自徐则臣获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宏阔的人文视野,厚重的历史底蕴,流动的叙事视角,让小说《北上》走出了过往运河书写的窠臼,开辟出运河文学的新版图。一徐则臣动笔写《北上》是在2014年,正式发表已是四年之后。
【烟火人间】作者:裘山山(系原成都军区创作室主任)大运河是一本很厚的书,厚到可以用上一个词——“卷帙浩繁”。成千上万的人是这本书的作者,他们用智慧和汗水写了两千五百年。它的读者更是数不胜数,亿万人经年累月地读,也没读完。我这里说的是京杭大运河。很幸运,我在童年时就遇见了这本书。
来源:【长城网】运河千载,奔流不息。郭守敬(1231—1316),河北邢台人,元代著名水利学家,被誉为“京杭大运河之父”。在他的主持下,以隋唐大运河为基础,新修河道,截弯取直,将隋唐时期东西走向为主的运河改造成贯通南北的京杭大运河,真正实现京杭大运河的全线贯通。
乾隆认为巡视河工海防是非常重要的,他在晚年回忆:“六巡江浙, 计民生之重要, 莫如河工海防, 凡一切补偏救弊因时制宜之方, 亦既殚精劳思, 夙夜讲求, 不惜数千百万帑金, 以蕲一劳永逸、为亿兆生灵永远安全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