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界关于唐代“新乐府”与“新乐府运动”尚有诸多争议。如裴斐、罗宗强、周明、王启兴、王运熙、黄耀堃等学者或从“运动”概念,或从“新乐府”概念的角度,质疑新乐府运动的存在。与之相反,卞孝萱、朱炯远、蹇长春、邱燮友、何诗海、朱安群、赵乐等学者则予以肯定。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季节。自古以来,无数文人墨客以诗为笔,描绘出了一幅幅生动美丽的春天画卷。从《诗经》的质朴纯真,到唐诗的华丽奔放,再到宋词的婉约细腻,春天的形象在诗歌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古代诗人笔下的春天是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
作者:郭丽(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在唐代,有一批诗人在努力恢复古乐府传统,如李白、元结等人。与此相反,还有一批诗人又在大力倡导新乐府,如中唐李绅、元稹、白居易等人。其实,早在初唐时卢照邻就表达过对新乐府的看法。
唐代“新题乐府”是与古题乐府相对的概念,又称“新乐府”。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当是中唐诗人李绅,他创作《乐府新题》二十首,元稹和作十二首,称为“新题乐府”(《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序》),白居易也创作了五十首《新乐府》。
如果说中国的诗坛是一片高原,那么唐诗无疑属于这片高原最为辉煌的高峰。有唐一代,国家统一、疆域辽阔,李白咏叹“黄河之水天上来”,杜甫面对泰山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岑参遥至西域领略雪山、大漠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