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有着社交牛逼症的孩子,任何场合,从来不怯场,无论有没有观众,只要有音乐就能立即投入进去,这位小小的娃娃,那么投入的演唱,完全不顾及即将流入嘴中的鼻涕,闭着眼睛沉醉在属于自己的音乐世界中,完全的放飞了自我,被网友亲切的称为“未来歌神”,六岁的小庞。
如今,我国已建立起了以政府为主导、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资助范围上实现了“三个全覆盖”,即各个学段全覆盖、公办民办学校全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覆盖,资助效果上实现了“三不愁”,即入学前不用愁、入学时不用愁、入学后不用愁,从制度上保障了“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个真实的教育故事——故事的主人马海给做,出生于四川大凉山的彝族村落。我们采访安排在他赴美留学前3天——这位彝族男孩即将启程,前往美国贝茨学院留学,这所每年仅录取个位数中国大陆学生的文理学院,为这个彝族男孩提供了全额奖学金。
中新网四川新闻1月2日电 (杨庶文 陈俊翰)2020年3月,西南医科大学响应国家号召,选派了一批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驻村干部到凉山州昭觉县龙沟乡金野以匹村参与脱贫攻坚。得益于这样的契机,从凉山走出去的俄且莫机又回到大山,成为驻村“第一书记”。发挥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他积极反哺社会,每年坚持无偿献血三次以上,参加多项志愿活动,抗疫期间更是挺身而出。“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半年后,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苏正民重新坐到了教室里,并且最终考上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为全村第一个大学生,也成为了全乡第一个进入211重点大学的学生。
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四川凉山州6844名帮扶干部扎根一线,用脚步丈量乡村,用实干推动振兴,他们的足迹遍布彝乡万水千山。为展示帮扶成效、激发帮扶活力,凉山州委组织部开展了“帮扶有我 请党放心”微视频征集展播活动。从即日起,各县市的优秀作品将进行展播。
2023年12月22日至23日,四川省华蓥市举行了冬季小学生乒乓球比赛,来自全市小学校的近100名选手,分别参加了男子单打、女子单打、团体项目三项比赛。经过激烈角逐,产生了各个项目的优胜者。其中,双河小学获得男子团体第一名,双河三小获得女子团体第一名。
十余年,他一步步从乡村小学走到了环境优越的城市学校执教。一夕之间,他却毅然放下一切,决定返乡投入到农村教育事业中。两年,他让一个仅剩12名学生的边远山区小学,到2020年秋季达到78人,学校教学环境和教育质量大大提升,走出了一条农村教育新路径。
2023年12月7日,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在绿茵场上练习踢足球。四川省泸州市纳溪区打古镇中心小学是一所乡村小学,现有学生570余人。2017年,该学校被教育部遴选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022年,该学校获评四川省足协泸州青训基地学校。
“哇,太高兴了!75米长的剪纸作品终于装裱完成了,可以对外展出了!”“快看!这一篇章是科技强国振雄风……”......9月27日,在苍溪县唤马镇中心小学校课间活动中,只见红色跑道上一群学生围在一幅巨幅剪纸前说着,笑着,比划着,驻足观赏自己参与制作的唤马剪纸作品。
这个暑期,在四川凉山州喜德县的一个山村里,孩子们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暑期。这是凉山州喜德县鲁基乡中坝社区的一堂暑期兴趣课。来自高校的教师走进大山里,让孩子们零距离感受人工智能的魅力。鲁基乡中坝社区小学生 何馨雅:非常喜欢这堂课,以后想要当个科学家,继续发明机器人。
7月29日,来自四川宜宾珙县孝儿镇山区的考生罗孝典(此前报道:“从大山走出的孩子”:宜宾男生高考理科676分,家住深山父亲挖煤养家)拿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录取专业为“智能制造与装备类”,这也是他志愿所填报的清华大学专业大类。
在川西海拔2800米的大凉山上,有一个乡村小学的教学点,直到两年前才通水通电才修通公路,最初只有4名学生,无校舍,孩子们曾在牛棚、土坯危房、砖房中上过课,直到这学期才刚搬进新校园。其条件艰苦,超出世人想象。这里就是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阿并洛古乡瓦吾社教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