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环球网保险综合报道】随着内地游客赴港投保的热潮持续升温,香港保险市场呈现出独特的“AB面”。一方面,香港保险产品因其优势备受青睐;另一方面,市场中也出现了一些违规销售行为,引起了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
“我去年在香港买了一份重疾险,前段时间又买了一份储蓄险,这两份保险基本能满足我的保障需求。”广东的赵女士告诉记者,内地存款利率、保险预定利率均在下降,而香港储蓄险的预期收益率相对较高。 资料图 新华社发 自2023年2月6日香港与内地恢复通关以来,赴港投保热潮持续涌动。
今年上半年赴港投保最新数据出炉。9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中国香港保险业监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费较去年同期下跌6.9%至297亿港元;从二季度来看,源自内地访客的新增保费为141亿港元,同比减少36.77%。
赴港投保热情有所“降温”。1月21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香港保监局近日公布2024年前三季度临时业务统计数字,期内毛保费总额达到4808亿港元。当中,源自内地访客的新造保单保费为466亿港元,同比轻微下调0.4%。
“我们提供顶级佣金、高佣金、正常佣金三种服务合作模式。最高首年佣金可达到76.2%,次年4%,累计84.2%。”7月5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随着内地赴港投保激增,需求已传导至保险代理人一方,一些香港保险经纪公司开始高薪“挖角”,给出的佣金十分诱人。
近期,广州、深圳多地监管出动,剑指跨境投保乱象。9月下旬,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深圳监管局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广东监管局印发有关内部文件,启动全辖全行业非法销售境外保险产品、违规跨境投保专项治理工作。违规跨境投保背后存在哪些乱象和风险?火热的香港保险会因此降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