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9时05分,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牵动着许多网友的心。但与此同时,一些网友为了流量,利用AI技术生成“灾区”群众被埋、房屋坍塌等虚假照片进行发布,并配文日喀则地震等关键词,造成网友误解。其中,一张“被压废墟下的小男孩”图片引发广泛关注。
封面新闻记者 宋潇1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之后,不少当地抢险救灾的图片和视频在网络传播。其中,就有多张小孩被埋废墟下的图片引发关注。记者注意到,实际上这些图片存在诸多不合理地方,也被平台标注“疑似使用了AI生成技术,请谨慎识别”的提示,但仍被不少网友转发。
日前,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牵动着许多网友的心。但与此同时,一些关于灾情的不实信息,也在网络上公然传播。近日,一张“小孩被压废墟下”的图片在网上引发广泛关注。实际上,这张图片由AI生成。究竟怎么一回事?来看记者的调查。
每一次“信息事故”其实都是一次提醒,一次查漏补缺的契机1月7日9时5分,西藏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灾情牵动人心,许多网友在社交平台上为受灾群众祈福。与此同时,社交平台上一个戴帽子的小孩被压在倒塌建筑物下的图片受到关注,被平台多个账号发布,并和本次地震关联,引发网友关注和转发。
1月7日9时许,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的6.8级地震,牵动着大家的心。但与此同时,一些网友为了博取流量制造关于震区的不实信息,在网络上公然传播,对公众造成误导。其中,有一张“被压在废墟下的小男孩”的图片在网上引发了广泛关注。
全国妇联等14部门日前印发通知,联合部署开展“少年儿童心向党 关爱守护伴成长”2023暑期儿童关爱服务活动。通知指出,各地各部门要抓住暑期时机,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年儿童心向党”道德实践活动,集中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用好生动鲜活教材讲好领袖的故事、党的故事、新时代的故事。
近日,成都爱益行公益服务中心发布的一则捐赠信息引发争议:一位耄耋之年的老奶奶,用真诚的眼神看着特写镜头,图片配文写着“80多岁的周奶奶照顾瘫痪的老伴,女儿又得重病,帮她筹生活补助”。对此,有博主发文称,该页面疑似使用AI合成照片,涉嫌骗捐。
□曹瑞宁(西南大学)近日,“AI拥抱合成”引起一波新热潮,引发广大网友共鸣。“AI拥抱合成”指的是借助AI技术手段,将两张静态照片中的人物合成拥抱姿势的动态视频,仿佛在平行时空与亲人再次相拥。自然的神态和动作、真实的画面感,不少网友纷纷泪目,表示“AI是假的,但爱是真的。
来源:【湖南日报】段官敬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联合发布《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以下简称《标识办法》),自2025年9月1日起施行。不少网友对此表示支持和点赞。
文/王钟的 (作者王钟的,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媒体评论员;本文系荔枝新闻客户端、荔枝网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打开某平台的捐赠页面,“80多岁的周奶奶照顾瘫痪的老伴、女儿又得重病,帮她筹生活补助”,看到这样的求助信息,人们很难不心生同情。
近日,有网友发现成都爱益行公益服务中心在某平台的捐赠项目中使用了AI合成的老人图片,质疑其是否涉嫌诈捐。该公益组织回应称,使用AI技术是为了保护受助人的隐私,所有的资料和善款都是真实有效的。成都市民政局已对此事进行调查,并要求该公益组织立即整改。
近期,AI深度合成技术引发的侵权现象引起关注。据报道,多名公众人物的声音和形象未经授权被用于制作恶搞视频或带货广告,这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暴露了当前AI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面临的种种挑战。AI深度合成技术,通俗来说就是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实现声音克隆、面容替换等效果。
记者14日获悉,国家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制定了《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办法共14条,将于今年9月1日起施行。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是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生成、合成的文本、图片、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信息。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AI生成合成内容日益逼真难以分辨存在被误用、滥用、恶意使用的安全风险强制性国家标准《网络安全技术 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方法》将于2025年9月1日起实施一图速览AI生成合成内容该怎么标
“湘江、湘江,给大家弹首曲子。”1月18日,在位于长沙开福区的湖南超能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的展厅内,一台人形机器人应声坐到钢琴前,弹奏了一曲《新年好》。机器人机身雪白,极具科技感,身高看上去和成年男性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