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由罗代国、鲁力主编的《高考近义成语分类通编》由武汉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从上古歌谣到神话故事,从《诗经》到《楚辞》,从散文到辞赋,从唐诗到宋词,从杂剧到小说,她像一条悠久的历史长河,从远古流到今天,流出了一串串流光溢彩的珍珠——这就是国人引以为傲的成语。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是高校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主要载体,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引导青年学生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增进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过程中发挥着潜移默化、春风化雨的育人功效。
作为一名教育战线的基层党代表,我反复研读党的二十大报告,内心十分激动。为此,我校专门研发了《百位人物》校本课程,将建党百年来的百位功勋人物以传记形式进行提炼,用童言童语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党员、先进模范人物成为孩子们学习的榜样,成为青少年儿童成长成才的精神动力,从小培养他们立大志,做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
“教育的真谛是什么?”这是今年两会期间,记者提问江苏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的问题。唐校长用习总书记谈话中的八个字做了以下回答“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四个词包含了许多内容,更揭示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上好思政课,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挖掘好、运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丰富资源,将其融入教学过程,用以培根铸魂、启智润心,引导学生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大国之大,也有大国之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3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考察时强调,学校要立德树人,教师要当好大先生,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知识文化素养,更要上好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明德知耻,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报国强国大志向,努力成为堪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栋梁之材。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历来是党领导教育事业的根本问题。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化教育为新民主主义的,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
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人才培养需要抓住“面向全球、面向未来”的办学方针,创新育人模式。暨南大学经济学科首创“三平台三课堂”融合贯通的育人模式,以“培根铸魂,融合贯通”为理念,浇筑思想价值认同与经济学科发展之“根”,塑造肩负民族复兴使命与推动人类共同繁荣之“魂”,通过横向融合、纵向贯通,培养立足本土、胸怀世界、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复合创新型经济学人才。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对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近年来,山东女子学院教育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以“培根铸魂”为价值引领,以“厚基强能”为实践路径,在师德涵养、课程改革、实践育人等方面形成一系列突破性成果。
教材是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人民教育出版社老同志的回信中,充分肯定了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基础教育教材和教育图书编研出版中作出的积极贡献,强调“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良传统,推进改革创新,用心打造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精品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