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许多多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都已证明:安徽的确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人杰地灵的好地方。这以后安徽考古还有三件大事可值得记录:一是桂系李品仙在寿县盗掘楚王墓,二是抗战时国民党驻军司令唐式遵在徽州 大肆搜罗流散文物,三是国民党中央研究院王湘等人于1948 年在寿县一带进行田野考古调查,这件事可以看作是安徽最 初的、科学的田野考古发韧。
颍淮大地,沃野千里,自古以来先民在此生生不息。距今6900年的临泉王新庄遗址显示,当时就有先民在此生活。而在阜阳三区,一直没有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直到岳家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才实现零的突破,并产生多项第一。
11月12日,记者从省考古学会、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2020-2021年安徽重要考古新发现暨优秀考古工地“评选结果公布,包括繁昌人字洞早期人类活动遗址、合肥市安定寺大墩遗址在内的10个考古项目成为十大考古新发现。
有不少朋友都说,挺喜欢看我写的逛博物馆和古玩城系列。那好,今天再放漏一篇旧文。了解一个城市的历史是从博物馆开始,通过与文物对话,穿越时空阻隔,俯瞰历史的风风雨雨。也有人说,若想了解一个城市的现在,那就去当地菜市场转转,民以食为天嘛。那儿是最接地气、最有人情味儿的地方。
今天(22日)上午,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辰——“红山文化”命名70周年研讨会上,赤峰市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最新考古成果首次向社会公布。敖汉旗元宝山红山文化积石冢这是刚刚完整揭露的一座红山文化积石冢,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目前考古发掘出的规模最大的红山文化晚期积石冢。
潮新闻走进安徽博物院的“安徽文明史陈列”展厅,凝视这件来自凌家滩小巧而精致的玉器,总有观众轻声探讨,试图以自己的知识储备来为自己答疑解惑:它为什么名为“鹰”?整体造型为鹰,鹰首侧视神采飞扬、双翅张开意在飞翔!但请注意:“鹰”的双翅为猪首造型、身体有八角星纹。
央视网消息: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将于3月27日展开评选,共有22个项目入围,最终评选结果预计28日揭晓。无论是否最终突围,这些项目取得的成果都反映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年度基本面,是探寻中华文明起源与发展演进、讲述中国历史文化故事的精彩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