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西餐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牛排、红酒还是刀叉?是浪漫优雅?还是环境的高档?我想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和答案。但在一百多年前,西餐却被冠以“粗鄙夷馔”的称呼,不管是烹饪方式的差异,还是刀叉使用上的别扭,都与传统的中餐饮食格格不入,可以说一开始,中国人是拒绝西餐的。
都铎王朝的时间从1485年到1603年,是英国从封建主义到资本主义的过渡期,而此时的我们正处于明朝的中后期,离封建王朝的覆灭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说回都铎王朝。在英国都铎王朝,你的身份和财富决定了你的饮食。事实上,都铎王朝很重视阶层的区别,他们还有专门的法律把贵族和穷人分为三六九等。
从2021年起,欧盟就一直在死磕把虫子变成食物这件事,2023年由于试图修订《新型食品法规》引发了民愤,因为他们想把蟋蟀强制性加进食物里,对外声称这个法案能“减少消费者对昆虫的心理抵触”,还企图通过技术性条款规避标注义务。
食物中的底层文化食物史具有深厚的社会意涵,各类史料较清晰地呈现了这一点。通常,我们可轻而易举地在生产结构、分配供应的形式与对比、日常消费的类型、食物与饮食习惯的象征价值中辨别出阶级差异与动态,因为这些都有据可查。
然而,即便是这样,也有正确与错误、文雅与粗野之分。16世纪30年代的一本有关礼仪的书证明,欧洲到16世纪还未普遍使用餐叉,但仍然奉行“三指规则”,这本书告诫人们,在上流社会用餐时,切记最文雅的方式是使用3 个手指,而不是5 个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