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双波在恒温库里查看收购的洋葱蒋双波在查看收购的蒜薹日照日报/日照新闻网讯 “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把家乡的蔬菜卖向全国各地。”8月22日,皮肤略黑、略显羞涩的蒋双波向记者讲述了他的“蔬菜梦”。蒋双波1990年出生于莒县城阳街道陶家庄村,2011年大学毕业后,在潍坊工作。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通讯员 马学贤/文图2月14日,走进柘城县远襄镇元兵马村科言家庭农场韭菜种植基地里,记者看到一垄垄韭菜翠绿欲滴,长势喜人。基地负责人凌冬远正和村民们一起忙着收韭菜,分拣、捆扎、装车,一片繁忙的景象。
来源:【玉溪日报-玉溪网】峨山县塔甸镇亚尼村是典型的山区村,和普学进同村同龄的年轻人,绝大部分都选择离开家乡外出务工。普学进大学毕业后在峨山县城有了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然而几年后,由于行情不好,普学进的工作并不顺利,收入也很低,于是他萌生了回老家创业的想法。
(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2012年至2022年底,全国返乡入乡创业人员数量累计达到1220万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用他们的新观念、新技能、新农具,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显身手,为广袤的田野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他们到底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哪些新气象?
11月6日上午,在济宁金乡县鸡黍镇李楼村思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育苗基地里,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植物的芬芳,但见一栋栋育苗大棚整齐排列,苗盘内一株株幼苗绽绿吐翠,生机盎然,整齐生长在育苗盘中,几名工人正在起盘、装筐、搬运、装车,销往种植户手中,个个忙得不亦乐乎。
齐鲁网·闪电新闻11月10日讯 返乡创业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潮流,90后在农村一样有施展才华的舞台。在济南市济阳区垛石街道前肖村,有一位年轻的90后,返乡搞起农业大棚,在西红柿种植领域开拓出自己的一番天地,还为周围村民提供就业岗位。
编者按:青年是城市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引风气之先的青春榜样。即日起,大众网潍坊推出专题报道《有“潍”青年》,将镜头对准潍坊各行各业的青年人才、青年先锋、青年团队,讲述热血、发光的新青年、新潍坊故事,展现潍坊朝气蓬勃的发展气象。
来源:人民日报 图①:许多(左)在山东安丘金冢子镇的桃园里进行助农宣传拍摄活动,推广安丘水蜜桃。 许湫摄 图②:许多在大棚里给蔬菜培土。 张珊摄核心阅读 大学毕业后,95后青年许多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山东潍坊当上了“农创客”。
2018-04-22“我没有其他优势,唯一的优点就是能吃苦。”这是90后肥西小伙刘洋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3年前放弃有前景的工作返乡创业,经历过失败和创业初期的迷茫,最终在种植多肉植物上找到了成功之路。如今,他的种植基地逐步扩大,销售规模也不断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