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幼时父亲远赴四川攀枝花参加三线建设,故本人可以算半个三线子弟。“半生混迹高校讲坛,自觉无愧学问学生,然不羁放纵爱自由,终以讲师身份离场……”这是作家李秋生附在新作、长篇小说《罗马教授》文前的自我介绍。一份简短的介绍,作者的个性跃然纸上。
西方古典学术史(第一卷) 第十章 西元前169—西元14年间罗马人学习希腊语的时代【169】 拉丁语言的字母表,始于上古某时,【西元前169年之前的希腊文化影响】(径直或辗转)借自大希腊Magna Graecia
作者:康凯(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教授)公元4世纪到8世纪是地中海文明的转型时期。在这一转型时期,从4世纪直到476年西罗马灭亡的这一时段又被称为“晚期罗马帝国”。晚期罗马帝国史学较为流行的是一些被历史学家称为“简史”和“缩写”的史学作品。
作者:刘小枫(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主任)晚近十余年来,古典学在我国学界有了引人瞩目的发展,也引发了一些有益的讨论甚至争议。我国文教体系中已有专研中国古代文籍的学科古典文献学,为什么还要提倡建设古典学?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在国际学术界,“古典学”特指专门研究古希腊罗马文明的一门学问,但汉语学术界认为,不仅西方存在古典学,中国也有自己的古典学。为避免歧义,我们提出用“西方古典学”指代西方传统中的古典学。
近日,一套《罗马兴亡史》由现代出版社推出,这套《罗马兴亡史》共6册,讲述了罗马从一个城邦小国在对外扩张的战争中不断扩大疆域,在社会变革中转变政治模式,在经济政治军事异常繁荣之际走向高光时刻,又在内忧外困中逐渐陨落的历史。
北京|《康德著作全集(注释本)》新书发布会时间:10月25日(周五)14:30地点: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八百人大教室嘉宾:李科政(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李秋零(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谢遐龄(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韩水法(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北宋政治与保守主义:司马光的从政与思想(1019-1086)》冀小斌著,彭华译,索·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司马光是中国历史和中国史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凭借多卷本《资治通鉴》家喻户晓,也因反对王安石新政而闻名。这是首部用英语撰写的关于司马光从政和思想的著作。
一,名家作品系列甘阳集(第一批7种):施特劳斯时刻新雅美国史八讲超越西方文化左派:返回雷蒙德·威廉斯通三统将错就错古今中西之争(增订本)人论(中译本四十周年纪念版)● 当代思想界代表性人物甘阳作品首次结集● 经典作品之外,多部讲稿首次整理出版,所论涵括西方文明史的古今重要论题与核
浙江大学将于12月12日举办《破除西方文化中心论,高扬中国文化自信——河清高校公益巡讲第1讲》,其中“西方虚构历史:美化自己,贬低别人”、“方文化中心论对中国文化的三重否定”、“破除对西方文化的迷信”等内容引发较大的讨论。(内容见配图)你怎么看待这次讲座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