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具有原始龙形象的文物遗迹,据考证有8000年左右的历史。到了距今7000年至5500年前仰韶文化时期,结合马、蛇、鳄鱼等不同动物形象更为直观的龙的形象开始出现。早期龙的形象简单抽象,不同地域的龙形象局部存在较大差异。
提起“龙”元素,你的脑海中浮现着何种画面呢?龙年将至,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特推出龙年专题互动策划——“寻龙记”,邀请各地用户一起加入“寻龙大军”,开启“寻龙之旅”,分享“寻龙故事”,一起打开脑洞,晒出您身边的“中国龙”吧!
交汇点讯 甲辰龙年即将到来,近日,“龍TIME——云锦里的中国龙艺术特展”在中国南京云锦博物馆举行,将馆藏龙纹云锦作品完整展出。云锦在织锦中最为高贵,古代许多帝王服饰都用南京云锦织造而成,纹饰中大量使用了龙的形象。“要想看懂云锦里的龙文化,首先要看懂龙纹的不同寓意。
龙是原始图腾,是中国人眼中神圣的存在。宋代罗愿在《尔雅翼》里这样描述它:龙有鳞虫那么长,和九种动物比较像,它的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背上有81块鳞片,乍一看仿佛是用几只动物器官拼接而成。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俞倩玮 邹宸龙年将至,年味渐浓。在十二生肖中,龙是唯一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动物,但自古以来就被人们视作神灵或圣物,是吉祥如意、地位崇高的象征。许多帝王都将自己称作“真龙天子”,以此来树立权威、巩固王权。龙从何而来?长什么模样?没有人知道。
一提起龙,立刻会想到龙有像蟒蛇一样的身躯,鹰的爪子马头猪嘴,牛眼,鹿角,鱼尾等特征。中国古书曾这样记载“龙”比如《山海经》里有烛龙,应龙还有龙头人身的计蒙神,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是说“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风而潜渊”。
龙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独具一格的精神标签,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第一类中最为典型的一件就是隋代赵州桥栏板上雕刻的龙形,该龙的头型扁长,触角贴近头部,眼部中央有一道深深的褶痕,嘴型呈现波浪状,眉毛与髦连成一片,颈长尾细。
唐代诗人刘禹锡《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也是先秦及秦汉绘画中常见的题材。出土于湖南省长沙市的《人物御龙图》是目前发现最早的有关中国龙的绘画作品,与《人物龙凤图》并称为先秦绘画艺术中的双璧。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李蔚故宫里,无数的龙。哪条龙是最不能错过的?乾隆宝座上的龙。位于北京故宫皇极殿内的乾隆宝座两百年前,一群东阳木雕匠人进京,为乾隆打造了一座磅礴大气的龙椅,成为东阳木雕历史上辉煌的一页。
中新社石家庄2月14日电 题:“天下第一桥”赵州桥觅“龙”迹作者 牛琳 俱凝搏2月14日,正值中国农历春节假期,“天下第一桥”河北省赵县赵州桥畔游人如织。随着甲辰龙年到来,赵州桥上的精美龙雕引起民众浓厚兴趣,其中不乏带着课本来此寻“龙”的小学生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