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性教育,一直是教育界工作者和家长关注的话题。日前,湖北一特级教师出版的书中因提到“女生应该是早恋的主要责任人”而引发争议,也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性教育的广泛讨论。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早恋”?老师和家长又该如何引导孩子处理青春期情感?
现代快报讯(记者 储希豪)近日,2024年全国青少年人工智能骨干教师研修体验活动(第三期)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开幕。来自全国近120名骨干教师参加本期活动,未来将向广大青少年普及人工智能科技知识,提升创新思维和能力。
青少年应该培养什么能力?如何让学生用好每一分钟学习时间?什么样的老师才能称之为“好老师”?青少年的教育问题事关每一个家庭今天是国际家庭日本期《读懂青少年》节目专访当代教育名家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一起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一)教书之外,老师怎么更好地去“育人”?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12月4日至5日,重庆市青少年学生校外教育教师基本功大赛决赛在重庆涪陵区举办,大赛由团重庆市委、重庆市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联席会议(重庆市校外联)共同举办。比赛现场。
青春在讲台延续青春在教育事业中绽放光芒日前2022年杨浦区教育系统“十四五”青年教师于漪教育思想研修班(第二期)顺利结业本次研修班课程设置内容丰富,包括专家讲座、观课交流、主题研讨、读书学习、展示汇报等干货满满。
11岁时,李老师参加北京一家报社的儿童节征文,发表了《我志愿当教师》一文,其中写道:“我是个男孩子,所以我的第一志愿是想当英雄;又因为我出生在文学之家,所以我的第二志愿是想当诗人。但我最愿意当一名教师,因为英雄和诗人都是教师培养的。”
“要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激发青少年好奇心、想象力、探求欲,培育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肩负培养青少年科学兴趣、树立科学志向的重要使命,对人才成长具有重要基础性作用。什么是科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