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8月1日,当时全国正在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30周年,而我们的解放军报刊登了《八一起义》连环画,第一次正式介绍南昌起义。有意思的是,在介绍这场伟大的起义之时,针对南昌起义领导人的排名却出现了一定的疑问。
大革命失败后,我国的革命转入了低谷,在黑暗中,中国共产党高举革命的旗帜,于1927年相继组织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三大起义中,论规模、影响力,排名第一的应该是南昌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起义的主要领导人是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
作者:爱军黄埔一期毕业的他,率领大元帅府铁甲车队,谱写了一段光荣的传奇,又协助叶挺带领独立团勇夺汀泗桥、贺胜桥,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屹立潮头。他就是开国上将——周士第。本文重点讲述周士第在南昌起义及之后的非凡经历。
引言1927年,随着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日趋紧张,尤其是国民党内的反动势力开始排斥和迫害共产党人员的危急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决定在8月1日发动南昌起义。此次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人民军队的新时期。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有这样一份名单,是《南昌起义时公布的各种人员名单》革命委员会委员名单。邓演达、张发奎、谭平山、陈友仁、吴玉章、彭泽民、林祖涵、贺龙、郭沫若、黄琪翔、恽代英、江浩、朱晖日、周恩来、张国焘、叶挺、张曙时、李立三、徐特立、彭湃、苏兆征、宋庆龄、何香凝、于右任、经亨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