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人生的意义”(The Meaning of Life)专题,它是Esquire的经典,源于一个持续了几十年的特色栏目《生活有以教我》(What I've learned)。我们会陆续推送100位男性的沉思与自省。
金宝和阿亮虽非“科班出身”,却都能带来直击心灵的表演,且听著名戏剧制作人丁乃竺与他们聊聊传奇的戏剧人生吧!丁姐:今天来了两位很特别的朋友,一位可以讲是我们在台湾剧场界的火车头,他是真正的老戏骨——金士杰。
东方网7月26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作为台湾地区现代剧场的开拓者及代表人物,金士杰在上海话剧舞台的号召力之强不言而喻。去年的《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感动了不少观众,作为演员,金士杰能够让人又哭又笑,而作为戏剧指导,金士杰同样有着出色表现。
“金士杰是台湾现代剧场的开拓者及代表人物。”——台湾导演赖声川学会让自己心痛的能力“你跟你的心灵能够和平相处吗?”这是《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开场不久,莫利教授大声问他的学生米奇的话。“会不会太鸡汤了?是不是过于悲情?
演员都是先做人,然后才是演戏。“我从来没有答应在外头接戏接那么久,两个多月在上海,一个人。一般,我都只接那种短期的,可以回家看家人陪孩子,我是一个父亲。演员都先要做人,然后才是演戏。” “过两天我老婆孩子就要来了,我太开心了。” 这是昨天下午3点半,和金士杰坐在兴国宾馆咖啡厅里。
Mitch Albom[美]《相约星期二》话剧《最后十四堂星期二的课》金士杰,台湾男演员、剧作家、导演,“兰陵剧坊”创始人之一,台湾话剧界的核心创作分子,赖声川称其为“台湾现代剧场的开拓者及代表人物”。
舞台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海报舞台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剧照舞台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剧照舞台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剧照9月17日-19日,果陀剧场舞台剧《最后14堂星期二的课》将在保利剧院连演三场。
文/墨落在B站看到一段“国家一级演员”的高光演技时刻的视频剪辑。#国家一级演员#里面有我们熟悉的李雪健、李幼斌、陈道明、陈宝国老师,还有一位不太熟悉的老演员,金士杰。记得之前看过他和舒淇演过的一部电影《剩者为王》,台词功力极强。
上海最炎热的季节,73岁的金士杰在排演话剧。一个半月的排练后,他与田水主演的《父亲》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首演,7月27日至8月11日连演14场,8月15日至18日将登陆国家大剧院。“每场《父亲》,我们只演给五百多个观众看,演戏、看戏是多么奢侈的事。
大家都知道台湾人讲话嗲嗲的。我有个福建同事讲话也很嗲。大家都知道台湾和福建隔海相望,大量移民来自福建,台湾人更是以会将闽南语为傲。那么问题来了:台湾人的口音到底是受福建影响?还是我那位福建同事受台剧影响变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