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扶苏秘史编辑/扶苏秘史2011年福建同安,一本明代族谱的发现,让人们重新审视明史的真实性。[浮云]原来,明朝一位重要太监张敏,其生平与明史记载大相径庭,明史描写他是罪臣,但族谱里却记载了一个勤政爱民的张敏。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沈杰群)中华书局点校本 “二十四史”修订工程的出版进度,一直是读者非常关注的话题。为此,中华书局在第36届北京图书订货会上举办“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出版进度答读者问”专题活动。
清朝建立之后,必然是要重新编写《明史》的,《明史》作为中国二十四史之一,从顺治二年开始编修,直到乾隆四年才定稿,历时近百年,这样子一部经过无数次修改,精益求精写出来的史书,甚至刷新了中国历史上官方修订史书的时长。
摘要:清代官修《明史》前、后期关于“西番”所立传记存在差异。清官修《明史》关于“西番”的历史书写该个案,体现的是在“西番”的历史书写方面,明代书写传统的终结与清代书写的兴起,以及清官修《明史》的内容随现实而变动的过程。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作为包括《史记》《汉书》等中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二十四史”是中国人普遍熟悉的典籍。乾隆时代武英殿本“二十四史”在当时是标准本,但有不足之处。近代商务印书馆搜求各时代的善本,编成“百衲本二十四史”。
清修《明史》也大抵如此,因此,《明史》可信度与清修史官的工作有关!康熙朝,《明史》修纂形成了两个综合性史稿 , 即416 卷本《明史稿》和 310 卷本王鸿绪《明史稿》 ,殿本《明史》在这两个综合性稿本及纂修官所拟史稿的基础上又进行 了严格地审定,它凝聚了监修、总裁和众多纂修官的心血与智慧。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记者 上官云)“修订工程并不是简单地对原点校本做一些规范体例、修改编校错误的工作。”提及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工程,中华书局副总编辑张继海回应道,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的难度,并不亚于最初的点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