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子曰:“夷狄(1)之有君,不如诸夏(2)之亡(3)也。”【译文】孔子说:“夷狄之国尚有君主,不像中原各国,君主已经名存实亡了。”【解析】本章是夫子对中原礼仪之邦礼崩乐坏的哀叹。(1)夷狄:古代对文化落后的中原以外民族的总称,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之分。
【大意】孔子说:“算了吧!我没见过能看到自己的错误就在心里自我责备的人啊。”zǐ yuē shí shì zhī yì bì yǒu zhōng xìn rú qiū zhě yān bù rú qiū。
中原地区已经进入农耕时代,而所谓的“夷狄”之地还处在茹毛饮血弱肉强食的捕猎时代,所谓君主也不过是部落首领,而中原大地已经出现国家雏形,每个诸侯国都定立了基本的管理制度并建立了地方管理机构,所以根本无需君主去插手地方人民的教化事宜。
【谙】读音:an,一声。意为:熟悉。【魃】读音:ba,二声。传说中造成旱灾的鬼怪:旱~【鲍】读音:bao,四声。此处指春秋时期的管仲和鲍叔牙的故事。【悖】读音:bei,四声。意为:相反,违反,违背道理,迷惑,糊涂。【贲】读音:bi,四声。意为:装饰的很美。
原道.韩愈【原文】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