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的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此画长528.7厘米,宽24.8厘米。《清明上河图》的画面内容丰富繁多,但是描绘的主题突出鲜明,画卷首尾呼应,浑然一体,这也使得整幅画卷繁而不杂,多而不乱,长而不亢,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
中新社北京1月2日电 题:《清明上河图》中隐藏了哪些文化密码?——专访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余辉中新社记者 崔白露 安英昭《清明上河图》,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件光芒四射的传世珍品,不仅备受历代推崇、临摹版本众多,而且声名远播海外。
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以5米多长的画卷,描绘了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况。这幅画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更由于它精彩绝伦的绘画技艺和扑朔迷离的传世经历,最终被列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首。
潮新闻 汴河融解,漕运渐忙,茶坊、酒肆、脚店、肉铺、庙宇、公廨,各家店铺生意兴隆,北宋时的人们,生活有些潇洒,喝“名牌”酒去正店,喝小酒去脚店(供人临时歇脚的小客店),马路上,轿子、骆驼、牛车、马车、驴车、人力车,还有路过的行脚僧、威武的押镖人、房顶指挥船运的人,甚至还有宋代网红
文 | 史谈a编辑 | 史谈a前言《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画作,创作于北宋时期,现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该作品使用散点透视构图法,以长卷的形式,对中国古代的城市生活、风俗习惯做了真实而细致的描绘,展现了中国北宋时期都城东京(开封)的繁荣景象。
6月17日,在“青春同行 共享未来”两岸新媒体创享论坛上,收藏在北京故宫张择端版本的清明上河图,以及台北故宫收藏清院版本的清明上河图高仿复制画首度聚首,“双绝”传世名作借助数字技术的力量,实现了跨越600多年的会面。
《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为北宋画家张择端创作的风俗画,是他仅存的传世精品,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此作描绘的是清明节日北宋都城汴梁(今开封)和以虹桥为中心的汴河两岸各阶层人物活动情景。《清明上河图》宽24.8厘米、长528.
2019年,一位台湾学者在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中,发现一个细节:名店林立的虹桥上,右侧一间小店,店招上书“潞紬店”三字。潞紬即潞绸,是一种流传千年的山西丝绸,是中国北方丝绸的代表。12月13日,第十八届网络媒体山西行采访团来到山西高平潞绸博物馆,探访非遗潞绸的制造工艺。
在我国的古代,不仅有许多的诗人,还有许多的书画家,其中画家是比较多的,也有不少名家好手的作品流传至今,而在我国的诸多传世名画中,《清明上河图》就是其中最著名、内容也是最丰富的画作之一,那么接下来就跟着探秘志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清明上河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