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编辑:杜宇当地时间8月6日,背后由OpenAI、微软、英伟达、亚马逊创始人贝佐斯等出资支持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发布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称其为“地球上最先进的AI硬件”,距离向工业用户销售量产人形机器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任何产品想要批量化生产降本,上游零部件必须能够上产能,这样降低公摊成本,降低产品终端售价。在我国,12月11日至12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举行,会议明确明年九大重点任务,其中第二条提到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超前布局重大科技项目,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行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培育未来产业。
人形机器人KUAVO(夸父)。乐聚机器人董事长冷晓琨。岁末年初,展望新局。南都·湾财社推出《信心2024·湾区企业家看开年》,深入千行百业,遍访湾区企业家,解锁湾区新质生产力,共探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道。近年来,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驶入快车道。
美国拉斯维加斯当地时间1月6日(北京时间1月7日上午10:30),芯片巨头英伟达创始人CEO黄仁勋登上2025国际消费电子展(CES)舞台,发表开幕主题演讲。他发布了英伟达的多个新产品,其中包括首个生成式世界基础模型Cosmos。
2024年年初,不论是行业专家还是从业者都有非常乐观的判断——人形机器人在工业应用领域的商业化落地,可能最早会在2024年年末初步实现。随着2024年已然过半,从业者对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的探索,也正在逐步深入。就在本周,国内人形机器人头部企业优必选(09880.
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记者 王冬 环球时报驻德国特约记者 青木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任重】编者的话:8月6日,美国科技企业Figure AI发布新一代人形机器人产品Figure 02,有消息显示其已经走上了宝马的汽车生产流水线。
本报记者 曲忠芳 北京报道机器人应该是什么样的?在科幻文学影视作品长年的熏陶影响下,社会大众往往对人形机器人寄予了诸多幻想与预期,而当我们把这一问题抛给人形机器人领域的从业者时,得到的几乎不约而同的答案却是:人形机器人仍处在起步阶段。有目共睹,全球范围内的人形机器人热潮仍在持续。
本报记者 王云娜图为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进入车间实训。郑雪雄摄(人民视觉)踏着小碎步,人形机器人来到汽车车身左侧,很快便完成了前后车门锁扣的质量检查。停下脚步后,它将手臂伸进车身,手腕向后旋转180度,五个手指头捏住安全带向下一拉,安全带功能检测完毕。
本报驻美国、德国特约记者 冯亚仁 青 木 本报记者 陈子帅试想一下: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一群“有手有脚”的机器人正一刻不停地在流水生产线上组装着汽车零部件,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近期,宝马公司就“招聘”了这样一批“钢铁打工人”。
北京时间8月6日晚,获OpenAI、微软、英伟达等投资的人形机器人初创公司Figure AI发布了第二代人形机器人Figure 02,并介绍道:“这是地球上最先进的AI硬件,距离向工业用户销售量产人形机器人的目标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