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市造血干细胞捐献突破600例工人日报-中工网实习生 杨曜萌 梁宵 记者 窦菲涛7月25日中午,随着造血干细胞采集室内分离机发出“嘀”的一声,24岁的小俊经过近四个小时的采集,顺利地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为一名11岁的患儿带来生的希望。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张宇“每每收到血液中心发来的短信:‘您的血液检测合格,已发往医院’时,那是我的幸福时刻,冥冥之中,我和那些素不相识的白血病患者已‘血脉相连’。”——吴永涛身形魁梧,内心柔软,面庞坚毅,落泪滚烫。
“算上这次杜国梁为孙浩文献血小板,今年我和包头爱心公益联盟的志愿者已经去外地捐献了5次血小板。”刘嗣东说,他从1999年就开始献血,2006年起,又开始捐献血小板,至今,他已经捐献了87次血小板。从2008年开始,他和他的爱心公益联盟的朋友们开始为外地的血液病患者捐献血小板。
“整个流程走下来长达5天,上班族为了献血连续请假不太现实”。试点献血过程复杂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发布的献血指引显示,志愿者献血需要4个步骤:第一步,到北京人民大学医院清河分院报名;第二步,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西直门院登记;第三步,到北京海淀区马甸献血中心献血小板;第四步,拿着献血证到清
北京拟加大对献血者的激励和褒奖,明确献血者本人终身免交临床用血费用,献血者的配偶、直系亲属免交献血量等量的临床用血费用。9月23日,北京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对《北京市献血条例》进行第二次审议。
“谢老师,我又带朋友来献血了!”若不是露出的人工耳蜗,00后大学生李俊宏和同龄人并没什么两样,青春的脸庞常常洋溢着朝气蓬勃的笑容,“他很阳光,每次来献血都会和医护人员热情地打招呼。”这是武汉血液中心成分献血科副主任谢松丽对李俊宏的印象。
本报讯(记者 孙乐琪)昨天,首都无偿献血宣传月启动。市卫健委介绍,秋季开学以来,本市28家高校已组织5011名献血者参与献血,累计献血量5357.31单位。北大生命科学学院博二学生汤蠡穿着红十字标识马甲,忙着为同学们提供引导、答疑、餐饮发放等服务。
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血液作为一种稀缺的医疗资源,只能来自于健康人群源源不断的捐献获得,临床上有很多病患急需输血进行治疗, 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成分血的应用越来越多,其浓度和纯度高,不良反应少,疗效好,因而成分输血可以大大提高输血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血液在从女儿的身体里消失,李鹏必须去找血。他的女儿患白血病,2022年12月转入北京一家血液病专科医院,化疗期间血象不稳定,有时血会从牙龈、口腔、鼻孔冒出来,血红蛋白浓度最低的时候跌至35g/L,远低于正常值120g/L。医生告诉李鹏血库血量不足,需要家属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