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军队一直没有装备专用的狙击武器,虽然也曾设计过一些狙击枪,但并不成功。后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缴获了越军使用的SVD,于是就利用这种战利品进行仿制设计,在1979年定型出1979年式7.
在“老山轮战”长达十年的战斗当中,我军与越军在边境上所构筑的阵地,往往是犬牙交错贴面而战。而渗透作战往往就对战士手中的武器,提出了特定的需求,既要枪械能短时间内投射出大量的弹雨,又能轻便安静歼敌于无声。
——老山战场亲历记之十八文/大漠单骑79式狙击步枪是解放军使用的第一款国产专用狙击步枪,在我国枪械界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独特的地位。79式狙击步枪实际属于试验性型号,产量很少,1985年其改进型号命名为85式狙击步枪,才转入批量生产和正式列装。
本文已开启全网维权,未经允许禁止搬运或更改署名等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否则将依法追究民事赔偿责任,情节严重的将根据刑法217条追究刑事责任,特此公告,谢谢配合今天我们来重温一下解放军那段光辉岁月,解放军85式军装,之前也有做过,只是讲解的不详细,这次,就把之前忽略掉的部分结合之前讲过
两山轮战期间,我军某部通信兵曾捕捉到越军一条信息“本部在一个月不到的时期里,竟然有31名官兵被中国狙击手夺去了性命。对方的子弹都是从这些阵亡的官兵的头部或胸部穿过去,估计这些子弹极有可能是出自一人之手。”向小平当时我军的通讯兵也有些怀疑,前沿什么时候出了这么一位高手。
一、中国50式冲锋枪国产50式7.62mm冲锋枪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第一款制式冲锋枪。该枪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以苏联著名的波波沙41式冲锋枪为蓝本,进行多项技术改造的仿制枪械,当年即生产了3.6万支大量装备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和苏联提供的原版波波沙一起打击联合国军。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对越自卫反击战及两山轮战的战争中,由于刚开始我军并不是一直处于优势地位,而导致越军在部分战役中,曾经取得过不俗战绩,以至于在战争初期阶段,我军在常规战斗中曾吃了很多亏,出于对当时装备的79年式轻型冲锋枪的不满,以及对64式微声冲锋枪的改进要求,军工部门在1980
自1984年开始,面对越南猴子的反扑,各军区部队轮番上阵进行拔点作战,史称“两山轮战”,两山轮战检验并锻炼了我军的战力,也让一批新式装备得到了实战检验,比如64式微声冲锋枪、79式冲锋枪,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另外一支名气没那么大的冲锋枪——85式冲锋枪。
在反映老山地区侦察兵作战的几张照片中,笔者发现,侦察兵携带了一种笔者从来没有见过的枪只,后来经过仔细辨认,终于确定,它其实是我军的一种制式枪支,而且名气并不小,但是因为去掉了主要的部件,就变成了那个样子,它就是1964年式微声冲锋枪,简称64式微声冲锋枪。
由于此枪并不是出于对超高精度的要求而制造的,所以一般主要用于狙杀600米以内的目标。在旧式的SVD狙击步枪上,就可以更换上他们的新型铝合金护木,可以通过上面的Key-mod接口和皮卡汀尼导轨导轨,安装各种配件。
54式半自动手枪54式半自动手枪,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期间,模仿前苏联的托卡列夫TT33手枪而来,两者有着相同的外形和基本结构,对于外行来说,54式手枪和托卡列夫TT33手枪很难区分。54式手枪的前面,还有一款51式过渡型号,两者也是外观相同,但51式性能较差,并且也很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