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出土于湖北云梦的云梦睡虎地秦简,包括了大量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前后的法律文献,是首次系统发现的秦律。其中的《秦简·田律》规定:春二月,不准到山林中砍伐林木,不准堵塞水道。不到夏天,不准烧草作为肥料,不准采摘刚发芽的植物……到七月才能解除禁令。
观众在欣赏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展出的中华第一长文觚。胡学军摄/光明图片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展出的秦简。胡学军摄/光明图片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展出的漆木器凤形勺。胡学军摄/光明图片“喜”复原像。湖北省博物馆供图湖北省云梦县博物馆展出的战国时期彩绘陶罍。
湖北日报讯(记者海冰、通讯员杨理胜、黄敏、实习生杨子妮)3月25日,湖北省博物馆发布云梦睡虎地M11最新研究成果,公布云梦睡虎地秦简主人“喜”的3D复原像,及睡虎地出土人骨综合研究成果。身高161.5厘米 体重59.
4月30日在展览现场拍摄的睡虎地秦简《语书》。当日,湖北省博物馆策划的专题展览“惠此简书——睡虎地秦墓出土简牍”开幕。本次展览共展出睡虎地秦简28枚及“中国最早的家书”木牍1件,并首次同步展出最新的科技考古研究成果——“喜”的3D复原头像。
“楚有章华台,遥遥云梦泽。”湖北省云梦县是千年古县,得名于“水天一色”的古云梦泽。1975年,云梦县睡虎地发掘出土12座战国末期至秦代的墓葬。其中,在11号墓葬中发现大量竹简,这是中国考古学史上首次发现的大批秦简,被称为云梦睡虎地秦简,属国家一级文物。
新华社武汉4月20日电 题:从最早家书“牍”懂秦代家国故事新华社记者喻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2000多年前的秦楚战场上,征战的士兵如何与家中联系?军中生活如何?两枚木牍所载的“中国最早家书”跨越地域与时空现世,将一段家国故事长久地留存与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