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把科学课上得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科学观?例如,我在讲授六年级《病毒》一课时,先讲述了“什么是病毒”“病毒的传播途径”“怎样预防和遏制病毒的传播”等课本上的基本知识点,然后紧密联系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现象,向学生说明科学地了解病毒、掌握病毒、防治病毒是多么重要。
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科学核心素养和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阶段。因此,合理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至关重要。小学科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方法科学教学是小学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为今后小学生科学领域的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核心素养是学生必备的适应其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素养。
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愿意献身科学研究事业的青少年群体,推进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建设为主要目标,强调“着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是卓杜春燕是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科技教育中心主任,从中国科学院化学所博士毕业之后,在中学从事了近15年的科学教育工作。在近日举办的一场科学教育研讨会上,杜春燕分享了她的科学教育工作感受。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强小学科学教师培养的通知》中提出“创新小学科学教师培养协同机制”,在“科教融合”的大背景下,提升科学教育质量、提高科学教师水平,需要多方发力,构建各主体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新机制,如此才能真正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为什么有时白天也能看见月亮,有时整晚却看不到月亮?”在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世纪小学的天文社团活动上,从孩子提出的问题出发,综合实践教师孔令娟带领学生一同研究如何自制望远镜、掌握观测技巧、进行天体观测。在世纪小学,有师生科学梦想成长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