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降尿酸药物进入人体发挥作用时,关节内外的尿酸盐结晶会溶解至血液,导致血尿酸水平发生波动,从而诱发急性痛风。患者使用降尿酸药物引起痛风时不应停药,坚持用药才能完全溶解关节处堆积的尿酸盐结晶,降低后期痛风发作频率。
通常可以在降尿酸治疗的最初 3 - 6 个月内,每天服用 0.5 - 1mg 秋水仙碱,来预防痛风发作。一般来说,开始时可以使用 20mg / 天的非布司他,观察 1 - 2 周,如果没有明显的痛风发作或不良反应,再考虑增加剂量。
中医在治疗上注重全面调整,一般从两方面入手。基于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间歇期往往无主诉或没有明显症状,或临床无证可辨的情况下,根据“未病先防,已病防变,既病防渐”的原则,从痛风的病机上进行药物干预,有利于调整机体阴阳气血的平衡,减少血尿酸的生成,防止痛风性关节炎反复发作,减轻尿酸盐对血管、心、脑、肾等器官的影响。
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条件也好了,有些人啊,经常吃大鱼大肉,烧烤,海鲜,而且还有抽烟、喝酒、熬夜的坏习惯,吃着吃着,手指头、脚指头疼起来了,严重时疼的痛不欲生,后来到医院一检查,尿酸高了,痛风来了。
痛风在以前是多发于中老年人的,而现在已经逐步年轻化,不少青年人也备受痛风折磨。简单地说,痛风的原理就是患者血液中的尿酸含量长期过高,在四肢关节处大量地沉积下来,沉积的尿酸引发了白细胞的攻击,于是造成了剧烈的局部炎症,也就引发了剧烈的疼痛。
半岛全媒体记者 滕镜淑 通讯员 范晓苹 李均雁目前我国痛风患病率约为1-3%,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男性多见,女性大多出现在绝经期后。除关节损害,痛风患者亦可伴发肾脏病变及其他代谢综合征的表现,如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