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时代新作为新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探“微观世界” 抓“关键变量”——我国科学家与量子“纠缠”的故事新华社合肥10月27日电 题:探“微观世界” 抓“关键变量”——我国科学家与量子“纠缠”的故事新华社记者刘菁、陈芳、徐海涛约一个世
中国科学报记者 倪思洁5月6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以下简称中国科大)研究团队在京发布新成果。他们将自主研发的“光子盒”排布成阵列,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基于光子的分数量子反常霍尔态,为物理学家创造出一种研究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的新平台。相关研究成果近日发表于《科学》。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薛其坤近影。本文配图均由清华大学提供薛其坤(右三)带领团队成员研讨解决科学问题。薛其坤(右一)指导学生开展学术研究。早上7点到实验室、晚上11点离开,薛其坤因其规律的工作安排,被大家称为“7—11先生”。这样的作息,他雷打不动坚持了30多年。
来源:人民日报测绘遥感学家李德仁——精准测绘大地山河记者 谷业凯人物小传李德仁,武汉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测绘遥感学家。1939年生,江苏泰州人。1963年毕业于武汉测绘学院,1985年获德国斯图加特大学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博士学位。
某些材料在低于某一温度时电阻竟然会突变为零,这就是神奇的超导现象,至今仍是物理学中最迷人也最难以解释的现象之一。19-20世纪之交,科学家们在追求接近绝对零度(-273.15℃)的竞赛中意外地发现了超导现象,开拓了人类认知的新视野。
光明日报记者邓晖光明日报通讯员黄思南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4日,美国物理学会宣布,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获得本年度的巴克利奖。巴克利奖被公认为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旨在表彰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
光明日报记者 张胜薛其坤,1963年12月生,山东蒙阴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凝聚态物理领域享有国际声誉的实验物理学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国际引领性重大科学突破的杰出科学家之一。
人物小传:薛其坤,实验物理学家。1963年12月生,山东蒙阴人。1984年在山东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4年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清华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工作,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成长起来的杰出科学家之一。
来源:人民日报 汤广福(中)指导团队开展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发。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供图于金明(中)在为患者制订诊疗方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供图6月24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和中国科学院第二十一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隆重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