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连两岸、海丝共传承”,第六届海峡两岸(泉州)闽南童谣大赛暨“丝海同声”闽南话讲故事大赛8日在泉州正式启动。上午,来自海峡两岸的嘉宾代表共同为第六届海峡两岸(泉州)闽南童谣大赛暨“丝海同声”闽南话讲故事大赛按下启动键。
“乡音连两岸、海丝共传承”,由市教育局、市台港澳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市侨联、台盟泉州市委会、泉州广播电视台、泉州市金门同胞联谊会联合主办的第六届海峡两岸(泉州)闽南童谣暨首届“丝海同声”闽南话讲故事大赛圆满结束。 活动现场为获奖选手颁奖并举办了汇报演出。
据台媒报道,台湾地区“九合一”选举倒数不到4个月,全台参选人拜票各出奇招,适逢农历鬼月,国民党台南市长参选人谢龙介开启另类行销,以擅长的闽南语讲古腔调化身说书人,推出“台南怪奇物语”系列视频,首集讲述有“最凶女鬼”之称的“陈守娘冤魂乱府城”,透过社群网络发布,网友敲碗期待续集。
■市民们正津津有味地听着闽南话故事。■79岁的讲古老师姚景良79岁的讲古老师姚景良声情并茂地讲着闽南故事,大家听得如痴如醉。上周六上午9点,由本报和鹭江街道共同开办,启福鹭江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承办的闽南话讲古场正式开讲。
本报讯(记者 陈满意 通讯员 林小芬)昨天下午,为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而创作的广播剧《陈嘉庚与南侨机工》(初稿)研讨会在集美山水宾馆举行。记者从会场获悉,该剧将在9月推出闽南话版,年底推出普通话版。抗战期间,在陈嘉庚的号召下,南侨机工义无反顾地回国支持抗战。
本报讯(文/图 记者 戴懿 见习记者 匡惟)28日,本报与中华街道主办的闽南话角上来了一位特殊的嘉宾。他是台湾高雄老庄协会理事长吴汪昶,他用闽南话讲述了十几个趣味小故事,汉武帝、西施、彭祖的故事信手拈来,还延伸出不同的人生哲学。这也是台湾老师首次在闽南话角开讲。
中新网漳州4月14日电 (黄林苹)14日,“不忘乡音 流传乡情”漳台亲子闽南语研习公益活动在福建漳州市青少年宫举行,30组漳州和台湾家庭约60人到场参加。图为“不忘乡音 流传乡情”漳台亲子闽南语研习公益活动现场。
中新社泉州7月25日电 (记者 孙虹)“所谓的‘台语’其实就是闽南语,不管名称怎么变换,都改变不了其属于闽南语体系的事实。”针对民进党当局近期计划将闽南语更名为“台湾台语”,闽南语专家、华侨大学文学院原院长、教授王建设25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港澳台专线】闽南乡音连两岸 童声同语话同缘中新社泉州5月19日电 (记者 孙虹)“乡音连两岸、海丝共传承”,历时10个月,第六届海峡两岸(泉州)闽南童谣大赛暨“丝海同声”闽南话讲故事大赛19日在福建泉州举办汇报演出暨颁奖仪式。
其实“说唱”也是咱们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说唱艺术以通俗的语言,结合谚语、俗语及韵律等特色,读起来朗朗上口,很接地气,包括相声、评书、闽南答嘴鼓等在内的很多说唱艺术,都是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海峡两岸都有不少人追捧。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 通讯员 施远圻 文/图用闽南话说书,在泉州叫作“讲古”,专业讲古的人被尊称为“讲古仙”或“讲古先生”。这学期起,鲤城区东门实验小学开设“闽南小戏台”,鼓励广大学生与老师、家长利用课余时间创作闽南语短视频,其终极目的便是挖掘并培养孩子们的“讲古”兴趣。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 通讯员 李莹 文/图“上元丸,圆又甜,囝仔头圆圆,囝仔嘴甜甜……”“天乌乌,要落雨,海龙王,要娶某……”“老鼠仔,钻壁孔,一冥无困挠挠动……”“老鼠偷食坏名声,牛仔犁田真拍拼……”2024年12月30日上午,在泉州市实验幼儿园承天园区和鲤城江南园区内,稚
7月8日,第六届海峡两岸闽南童谣大赛暨“丝海同声”闽南话讲故事大赛在泉州启动。台湾金门同乡会总会总会长杨维居表示,闽南童谣不仅是儿童的精神食粮之一,内容丰富多彩,充满童趣,也是闽南民众集体创作的智慧结晶。
中新社泉州7月24日电 (记者 孙虹)第七届海峡两岸(泉州)闽南童谣暨第二届“丝海同声”闽南话讲故事大赛落幕后,台中市侨孝小学、金门县柏村小学师生代表一行13人24日走进“世遗之城”福建省泉州市,延续他们的童谣泉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