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网 位于河南舞阳县的贾湖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新石器时代前期聚落遗址,今年是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近日,贾湖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贾湖先民创造的众多“世界之最”正式对外展示。 博物馆以贾湖先民生活场景为原型,展出贾湖骨笛、碳化稻米、契刻符号等400多件珍贵文物。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汉字,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其不仅是中国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更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时代更迭,斗转星移,汉字的字形与结构、书写的介质与载体虽屡有变迁,却能跨越千年,延续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依旧璀璨。“汉字中国”特展吸引无数观众。
贾湖遗址博物馆。焦海洋 摄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卢松 通讯员 王涛耕种水稻、驯化家畜、制作陶器、在篝火旁吹奏骨笛……5月16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明探源集中采访团走进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追寻9000年前中华文明的足迹。
桥头遗址位于浙江省义乌市城西街道桥头村西侧距今约9000-8500年属于上山文化的中晚期2014年9月为配合义乌疏港快速路建设工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开始对其进行正式发掘让我们得以重现九千年前先人的生活图景发掘区位于遗址的西侧共布探方28个发掘面积约2800平方米
图为贾湖遗址博物馆落成揭牌仪式暨“礼乐之源”基本陈列开幕式现场。 王宇 摄图为观众在贾湖遗址博物馆内拍摄骨笛。 王宇 摄 图为贾湖遗址博物馆内景。 王宇 摄 图为贾湖遗址博物馆内景。 王宇 摄 图为观众在贾湖遗址博物馆内参观。 王宇 摄 图为贾湖遗址第九次考古发掘现场。
中新社河南漯河11月4日电 (王宇)今年是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贾湖遗址博物馆落成揭牌仪式4日下午在河南漯河举行,贾湖先民创造的众多“世界之最”也正式对外展示。11月4日,贾湖遗址博物馆落成揭牌仪式暨“礼乐之源”基本陈列开幕式在河南舞阳县举行。
中国史前考古学专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陈星灿评语。楚晓俪 摄中国青年网漯河8月23日电 (记者 王文坛)“贾湖文化,中国史前文化的第一座高峰,中华文明的星火从这里点燃。”关于贾湖遗址,中国史前考古学专家、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所长陈星灿如此精炼评价总结。
昨天(27日),浙江下汤遗址最新考古成果发布。从2015年至今,考古团队通过研究陶片材质并结合碳十四测年方法,初步判定,下汤遗址中大型墓葬的年代距今约9000多年,随葬品共计52件,其中陶器超20件,是迄今为止国内同时期墓葬中随葬品数量最多、规格最高的一座。
8000多年时光,可见证沧海桑田,也可凝固在一支约20厘米长的七孔骨笛之中。出土自河南省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的贾湖骨笛,是迄今发现中国最早的七声音阶乐器,可吹奏《梁祝》等现代乐曲。来自远古的神秘回响,吸引着人们持续探索礼乐文化乃至中华文明起源的故事。
本报记者 卢松 张体义时而低吟婉转,时而激越清扬,时而空灵缥缈……11月4日,纪念贾湖遗址发掘40周年暨第二届贾湖文化国际研讨会中场休息时,南京民族乐团青年演奏家于东波手持贾湖骨笛仿制品,现场吹奏乐曲,美妙的笛音把参会人员思绪带回到远古时代。探源贾湖文化,寻根中华文明。
潮新闻 记者 石磊上山遗址位于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 潮新闻记者 石磊 摄新年的阳光洒在金华市浦江县黄宅镇的上山村,为这片古老土地披上了一层金色的面纱。低矮的山丘上,两幢古朴的茅屋造型建筑静静伫立,仿佛两个尘封万年的神秘宝盒,正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它。
文物展出。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文物陈列展示。实习生 王栋摄贾湖遗址博物馆里陈列的展品。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参观者在学习吹奏贾湖骨笛文创产品。人民网记者 尚明桢摄参观者在听有关博物馆的讲解。实习生 杜林摄博物馆一隅。实习生 杜林摄博物馆一角。
百万年前,古人的脚印,落在了浙江,从此以后,演绎出深厚的文化沉淀。穿越时空,聆听历史的回响,探寻镶嵌在古迹风景中的岁月印记,在当代的繁华中寻找万年浙江的价值。万年上山,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彩陶”。这些彩陶有哪些迷人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