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方言与外语的结合尽会产生如此强烈的化学反应。”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13级学生夏雨欣喜地说到。近日,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将推广外语学习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相结合,奔赴信阳市淮滨县开展了趣味无穷的“英语下乡”活动。
事情是这样的,网上有网友分享了一个视频,讲述了他在盒马买东西的时候,遇到了一个外国人,外国人想要给他现金,让他帮忙用手机支付一下,结果没想到,这位网友脱口而出“我没有现金”,让外国朋友感受到了深深的冷漠。
出国旅游,语言不通怎么办?最近某国外网站上发起了一个#不会外语去旅游的囧事#话题,网友们纷纷留言分享,双语君(微信ID:chinadaily_mobile)挑选了几个有意思的小故事和小伙伴们分享一下。脑洞之大,令人折服!
来中国的外国朋友越来越多,由于文化和语言差异,和他们交流遇到一些趣事:有一次在西安兵马俑博物馆遇见一位西班牙姑娘,她在北京语言大学留学,喜欢旅游,她会英语,也会讲一些汉语,听她介绍了自己的情况,问她在中国去过哪些地方,有什么看法,她说去过上海,西安,苏州等,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西班牙姑娘讲普通话的时候不太会发第三声,问她怎么看上海,她说上海经常下雨,但是“雨”是第三声,她发音是第二声,听起来就是上海经常下“鱼”了。
方言,最早出自汉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在不同的人群中指代不同,中国人口中所称“方言”是一个政治学概念,实为“地方语言”,又称“白话”、“土话”或“土音”,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的某一地区的语言,这种叫法不考虑语言间的亲属关系。
朋友们,当你们还在因为如何学好英语而发愁时,却殊不知,在外国,同样有一些在努力学习中文的外国人。 对外国朋友来说,真的要学会汉语并非易事。包括亚利安语、闪米特语、印第安语等各大语言体系在内的人类语言之中,汉语在西方人眼里是最难学的。 最偏激的反应是,英国20世纪著名作家H.G.
前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句古诗形容了跨越国界的友谊。在体育这个无国界的舞台上,语言的桥梁同样能连接不同文化。最近,丹麦羽毛球选手安赛龙(Viktor Axelsen)在CGTN的采访中全程使用中文,这事儿真是让人眼前一亮。这位外国选手怎么就这么会说中文呢?
宝子们,最近刷小红书,是不是感觉像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环球之旅?金发碧眼的外国小姐姐分享着时尚穿搭,阳光帅气的外国小哥哥展示着户外运动的魅力,还有那些萌娃们,用稚嫩的声音说着不太流利的中文,简直要把人的心都融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