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公认的龋病病因学说是四联因素学说,主要包括细菌、口腔环境、宿主和时间,其基本点为:致龋性食物在糖,紧紧贴附于牙面由涎液蛋白形成的获得性膜上,在这种由牙齿表面解剖结构和生化、生物物理特点形成的不仅得以牢固的附着于牙面,而且可以在适宜温度下,有足够的时间在菌斑深层产酸,侵蚀牙齿,使之脱矿,并进而破坏有机质,产生龋洞。
信网1月17日讯 (首席记者 丛黎)在青岛妇女儿童医院口腔科门诊,10岁的小朋友乐乐(化名)因“上门牙迟迟未换”前来就医。医生检查发现乐乐上颌乳牙已经变成黑黑的牙洞,“烂没了”的牙齿只剩两个小牙根。因为没有及时处理乳牙病变,引起患牙处囊肿,囊肿“侵蚀”导致颌骨被大面积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