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 “提前4个小时到机场,就是为了用自助值机选个靠前的位置,但我发现靠前的几排座位都没法选!”“为什么只能选择最后几排或中间的座位,其余大片座位为何处于‘锁定’状态?”“买了机票,为何还要为选座而付费?太不合理了!
这两天,国航、东航、南航先后发布公告,针对第三方航空销售平台和代理人加价销售、篡改旅客行程等违规行为采取追责措施,并为旅客提供了机票验真和票价税费查询功能。这一举措能否有效解决机票市场存在的问题,保障消费者权益?三大航公告中都提及了第三方航空销售的违规行为。
在此之后,民航局和多家航司都发表了严禁国际机票违规加价的声明,民航局更是制定了《关于进一步明确疫情期间国际机票销售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对国际机票全部采取直销模式,对已由代理企业销售的国际机票加强管控,同事要求航司加强内部管理,杜绝内部员工的违规操作行为。
界面新闻记者 | 薛冰冰 丁晶晶界面新闻编辑 | 日前,有旅客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反映,其与朋友在某地图App搜索航班信息并预订了机票,有三人接到诈骗电话。该旅客表示,望民航局严查旅客信息泄露和利用航班信息诈骗问题。
端午假期,叶先生遇到了一件闹心的事:他和女朋友本来计划一起去北京玩,他们分开在不同平台订票,女朋友是在东方航空的小程序订票,他是在在线旅游平台去哪儿订的。6月7日他们同时收到了航班因为天气原因取消的消息。
部分曾经经历过机票超售的乘客留言,想知道“为什么自己是那个倒霉蛋儿”“航司选人标准是什么”“航司以多少比例超售”?记者调查发现,基于历史退票率等多种标准,不同航司对不同航线的超售比例测算各不相同,存在扩大超售比例“钻空子”的嫌疑。
羊城晚报 航司1070元的机票在第三方购票渠道卖3357元,旅客490元买的机票其中230元是第三方搭售产品......随着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临近,第三方购票渠道上各类机票“价格陷阱”仍屡见不鲜,严重侵犯旅客权益。
每经记者:舒冬妮 每经编辑:张海妮“以某航司为例,过去一年,乘机旅客中预留虚拟手机号码的比例高达3%,近百万人次,仅去年4月到5月期间,遭受‘恶意占座’(占座不支付,虚耗座位限额)的攻击数量多达5.8万余次,涉及航线518条,持续时间长、规模大,造成了巨大损失。
近日,在北京工作的王先生报销出差机票时发现,行程单总金额与购票时支付费用不一致,导致其无法正常报销。王先生经携程购买5月23日、26日往返北京武汉的机票,价格分别为700元和2359元(其中29元为保险费),其打印的行程单票价却分别为620元和2250元,均少了8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