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以“养护水生生物、建设美丽中国”为主题的金沙江珍稀土著鱼类增殖放流活动在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龙开口水电站放流码头举行,放流5种共计30余万尾珍稀土著鱼类,其中短须裂腹鱼9万余尾、细鳞裂腹鱼9万余尾、鲈鲤5万余尾、岩原鲤5万余尾、长薄鳅2万余尾。
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管护局水富金沙江段巡护员王启华巡河编者按:云岭大地,散布着长江、珠江、澜沧江等六大水系,滇池、洱海、抚仙湖等九大高原湖泊,孕育出极为丰富而又独具特色的鱼类资源,令人叹为观止。
“这两年江里的鱼多了、大了,过去难得一见的鱼种,也经常能监测到。”长江重庆江津段护鱼员刘鸿站在船尾,望着烟波浩渺的长江,不时有鱼儿跃出水面。长江上游是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的卵苗孕育所和种质资源基因库。
原标题:赤水河“蝶变”——云南镇雄多措并举保护鱼类多样性“看!这是四川裂腹鱼和昆明裂腹鱼。”云南省镇雄县鱼洞村的河流观察员姚明昌指着早上6点的监控画面,兴奋地告诉记者,如今赤水河果珠段的鱼儿种类和数量已经大大增加了。这是云南省镇雄县境内的赤水河源头(5月21日摄)。
豹猫(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日前,记者从仁怀市林业局获悉:2023年,仁怀市委托贵州大学完成了中国酱酒核心产区仁怀市生物多样性调查,通过对仁怀市全域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记录到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种,分别为小灵猫和黑鹳;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种,为南方红豆杉,另有调查发现的
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40多年来,中国三峡集团持续开展中华鲟增殖放流活动,累计放流70余次650万尾,研究掌握全人工繁殖、人工种群遗传管理等技术,建立了全生命周期的中华鲟保护技术体系,并成功完成世界首个八倍体动物基因组中华鲟的全基因组测序和组装。
【简介】中国三峡集团11月18日发布消息显示,2023年度长江上游特有鱼类放流活动17日在四川省宁南县举行,放流短须裂腹鱼、长薄鳅、齐口裂腹鱼、圆口铜鱼、金沙鲈鲤等五个品种鱼苗共计1.9万尾,其中长薄鳅、圆口铜鱼和金沙鲈鲤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新华社昆明6月6日电(记者董博怀、林碧锋)江河焕新颜,绿水润人心。在有着“赤水之源”之称的云南昭通市镇雄县,河流干净、林木茂盛、游鱼成群。随着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如今的赤水河被人们称为“生态河”“美景河”“美酒河”。
“消失20多年的鳗鲡回来啦!”日前,中国科学院赤水河珍稀特有鱼类保护与水生生物多样性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赤水河站)科研人员在开展赤水河鱼类资源监测时,再次监测到珍稀鱼类“鳗鲡”。这是赤水河开展全面禁渔的成果之一。
天地和,万物生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千姿百态生物多样性营造着我们眼中的万千世界人类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生命共同体透过你我的眼让我们一起在纷繁多样的世界中发现生灵之美探索物种的纷繁多样生命的精妙神奇聆听万物生灵的故事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律动与万物和谐共生新年到来之际,为向公众展示《贵阳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贵州作为长江、珠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首批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坚决扛起“两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责任担当,对水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付出了巨大努力,“两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显著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