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农村老家的宅子出门是平整的马路,马路的那边便是广阔的田地,靠近老家门口那端的地头栽满了桃花树,桃花树后有着养着动物的小房子。走进老家的大门,是条长长的走廊,走廊两边是老家的卧室,穿越走廊后有个很大的院子。因为前面的房屋都是新盖的,所以童年的回忆全在院子里面了。
局限的城市空间让人更怀念自然的空气儿时的生活和旧时的风俗长大了,对老房子都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小的时候,蹲在地上看过做泥水匠盖房子。后来老屋残破了,渐渐地陆陆续续有人去城里了……山村里的人慢慢地少,村庄也变得破败,但是回忆却充斥的饱满。在城里,也许是灯红酒绿,锦衣华服。
当我走进西安蓝田县葛牌镇的粉房沟村时,一个由土屋群落组成的村落突然出现在山沟中,让我大感诧异。离中心城区近,走高速到西安只要1小时,这就意味这个地方有更多发展经济的机会,村民可以养蜂、养土鸡、种药材、发展旅游业,即便进城务工也比偏远地区的人便利很多。
记得小时候,围着张庄村有一条村寨河,宽阔而破败的土岗上栽种着槐树、柳树和白杨树。记忆中,旧宅的堂屋基本上是土屋:土屋的地基是用青砖铺就的“抓地虎”,地基上四周砌筑了五、六行青砖,青砖周围用豆秸铺了一层隔潮层,庄稼人叫“碱角”。
世上再美的风景,都不及回家的路,一缕故乡的愁,是多少人魂牵梦绕想回又回不去的地方,乡音难改,故土难离,故乡的山水留下了儿时嬉闹的童音,故乡的瓦屋是我们孩童时期最温馨的梦,故乡的羊肠土路洒满我们欢快的脚步,故乡的田野留下了我们追逐的身影,故乡的点点滴滴,承载了我们所有的一切一切,关于故乡的记忆一旦打开,便如泄闸的洪水,滔滔不绝...
在冬日的暖阳中,金钟街道以则村小菜园村民小组移民避险解困搬迁安置小区,青瓦白墙,杨柳青黄,河水潺潺,一排排安置房整齐划一,房前屋后绿化长势喜人,宽敞平坦的水泥路干净整洁,路灯整齐排列,文化广场设施齐全。
■孙荣流岭槽村地处秦岭南坡的一条无名山沟里,它是商洛市商州区夜村镇辖区的一个行政村。仲春的一个中午,天气很好,从州城出发,驱车沿312国道向东南而行,大约三四十公里路程后,进入流岭槽界。流岭槽村两边的群山低调温和,却绵延不绝,它遵循了造物者的意志和精神,使整个村子只能夹山延伸。
文/王伟青砖红瓦整两间,转眼已过四十年。几经风霜雨和雪,好似瑰宝留人间。这就是我家的老屋。由于长时间不住,院子里长满杂草,幽静荒凉。这两间老屋,当年住着我们祖孙三代七口人。房屋中间有一个高粱秆织成的屏障,把正堂和卧室隔开。正堂靠近屋山那侧放着一张小床,既能当作板凳,又能晚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