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在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我军曾使用很多国产单兵装备,下面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都有哪些型号。模仿二战期间前苏联的托卡列夫TT33手枪而来,发射模仿托卡列夫手枪弹的7.62×25毫米51式手枪弹,弹匣容量8发,有效射程50米。
每个士兵的头上,只覆盖着一顶简单的绿色布帽,这在苦寒和战火的考验中,显得如此不足以抵御那些突如其来的炮火和密集的枪弹。这是对越自卫还击战的真实写照,一场让整个军队为之动容的战斗,也是对装备不足的沉痛教训。
在战争中,武器装备至关重要,大到坦克飞机,小到士兵军服、头盔。可千万别小看头盔的作用,虽然头盔无法挡住子弹的射击,但却可以挡住弹片和跳弹的杀伤,美国就因为在二战战场上大量配备了M1头盔,至少避免损失7万多美国大兵。
抗战前,国民党军师从德国,编练了德械师、整理师,德制装备大量进入我国。不过,中国之前已经购买了大量的ZB26,即捷克式轻机枪,至1939年之前,共进口了三万多挺,而且国内的兵工厂也仿制成功且大量生产,仅抗战八年就生产了四万多挺。
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解放军的侦察兵部队就像一把“尖刀”,不仅仅执行侦察任务、还经常执行破坏、斩首等任务,甚至还乔装打扮,渗透到敌后获取情报、抓捕俘虏等,这就和现代的特种部队相当,在战场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协助主力部队打得越军节节败退。
越南人很多的战法是跟中国人学的,像《地道战》、《地雷战》和《英雄儿女》中的一些战法都被越南人学会了。他们也知道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也知道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也知道埋地雷。像《英雄儿女》中王成那样整个阵地摆的都是枪,打完这枝枪后再打另一枝枪。
1979年的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军派出唯一也是最危险的一支敌后观察所,这支侦察队深入敌境20多公里像开了挂一样,孤悬敌后,在刀尖上坚持战斗三天三夜,十三次报告敌情和我军火炮射击效果,四次指挥射击,使我方的炮兵长了眼睛,对越军的指挥部、炮阵地、兵员集结地等重要军事目标进行了极其精准的
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军虽然武器装备先进,但北越军队占据丛林优势,以游击战的方式,让美军吃尽了苦头,溃败后的美军,经常丢下装备仓皇撤离,之后这些装备也就成了北越士兵的战利品,而且在缴获的众多物资里,其中有十件物品是北越士兵最得意的。
#暑期创作大赛#曾在中越战争期间,也就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我军侦察兵战士在战场中发挥出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通常以小组的形式渗透到敌后方搜集情报、获取作战信息或者执行一些常规部队无法完成的特别任务,可以说侦察兵就相当军中的一把利刃。
现代军用钢盔是由古代头盔演变而来的。在冷兵器时代,头盔能可以有效地防护箭、棍棒、刀枪等兵器的伤害。现代军用钢盔最早出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而中国人也早在20年代就开始佩戴钢盔了。并走过了只能佩戴舶来品、战利品的时代。到了80年代初,打破了我国军用头盔“万国造”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