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我国除少数地区外普遍均有分布,优点是适应性强、采集力强且善于利用零星蜜源,缺点是分蜂性强、盗蜂性强且易受巢虫危害,另外中蜂在产蜜量上也远不如意蜂,因此单从养殖难易度上看中蜂要高于意蜂。
蜂群处在继箱的暗室中,空间大、温度低,即使中午阳光灿烂, 蜂群也安静多了。早年春繁群均净蜂多在 1.8~2.0 kg , 现在可达 2.5 kg 左右, 按油菜花期提前 40 天春繁就能达到生产蜜浆的群势。
在几种比较著名的箱型中, 笔者认为高仄式蜂箱较符合中蜂的生活习性;用横卧式蜂箱或其他平箱加隔板来饲养双王群 , 因为隔板与巢箱之间有空隙, 易藏匿巢虫 ;中蜂怕震动, 受震动后易离脾,气温较高时检查或取蜜 , 很容易造成双王混于一边而斗杀 , 但在春季分蜂时可以用来搞一段时间交尾
一个蜂巢一群蜂,一群蜂只有一个蜂王,这是蜜蜂的天性。在以前养蜂时,一个蜂箱也只养一群蜂,蜂箱大小一样,一群蜂的多少可相差很大。后来为了提高繁蜂速度,为了让蜂箱的利用率增加,就发明了一箱双王群养蜂技术。只要用隔板把蜂箱隔成两半,一边放一群蜂,就实现了一个蜂箱养两群蜂的目的。
在昨天的文章中,听蜂之语介绍了一位蜂友养殖中蜂双王群的经过,感想以及遇到过的问题,最后我们可以肯定的时候,中蜂是完全可以采取双王群的形式来养殖的,不过要把中蜂双王群养成功并获得满意的效果的话,听蜂之语认为有三大难点需要我们采用一定的技术来突破:一、如何长期维持中蜂双王群养殖?
我们在帮助农户改传统养蜂为活框饲养的过程中,多次遇到过群强、蜜足、子旺、性情温顺的蜂群,蜜蜂净重在 kg 左右的不少,个别特强群甚至近 kg 旧法饲养的中蜂能养成强群这一事实表明:其饲养管理过程中的若干做法,必然与中蜂的某些生物学特性相吻合,因此具有很高的科技含量 科技工作者的任务在于,对其给予科学的诠释,以利于新法饲养的学习、借鉴和继承。
蜜蜂质量的好坏、养蜂收成的大小,取决于品种。中蜂品种的优劣,又取决于选种。劣质的品种,劣质将会在其后代中延续,虽然在繁育过程中有一些变异,但只是偶然的,所以中蜂选种要认真细致,且有一套科学的方法,才能提高其品质。
“二新”是指新王、新脾。新王指当年培育的蜂王,产卵力强、工蜂采集积极,能维持强群,繁殖速度快。因此,老劣工蜂宜早换,使用新王蜂群强。与陈旧老脾相比,新脾有四大优点:其一,蜂王产卵集中成片,能培育、形成大面积封盖子脾,是弱群、新分蜂群能够快速复壮的基础。其二,能够减轻巢虫的危害。
我场多年在楼屋顶养中蜂试验,不咬毁旧脾和意蜂脾一样能用多年,2年以上的割蜜时用刀切薄旧脾,来一刀翻脾。由于一些在城里工作又对养蜜蜂的爱好!在地面找不到放蜂的地方,又怕蜜蜂蛰人,引起街坊不和,把蜜蜂放在屋顶养,给广大城郊想养蜜蜂爱好者提供试验机会。
所以,这时养蜂人可以“巧”用双王群的优点,让蜂群做到采蜜,造脾和分蜂“三不耽误”。由于双王群繁殖能力强,在流蜜季到来时,蜂群内的工蜂要以采蜜为主,所以,养蜂人“巧”用双王群,让蜂群内的工蜂从繁殖哺育工作,转移到采蜜工作为主,这样蜂群在流蜜季才能实现高产。
我多年前做了这样的试验:用意蜂十框箱养中蜂,在箱内加足穿好铁丝的巢框, 产卵脾置于箱中间,两侧依次放穿好铁丝的巢框, 外边不加隔板, 用一新的白糖包装袋折起作覆布置框梁上, 使群内无上蜂路, 盖上大盖后,就把这群蜂当作木桶群对待。在我国广大边远山区, 老法桶养及新法过箱两法并养的
在网络上经常看到很多大神不断的晒出他们的超级中蜂强群,不禁让听蜂之语无比感慨,无数次都秉着虚心学习的态度向他们请教,可到了最后无非就是买了他们几只“超级产卵中蜂王”,再后来就全部都是不了了之了,还是养不出强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