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个有小费文化的国家而言,小费给多少,给不给都是一个问题。近日,泰国一家餐饮店的外卖送餐员给客人送去食物后,收到了2铢的小费作为报酬,于是郁闷又尴尬的在个人社交平台发帖称自己不是乞丐,就算客人不给小费也没关系,只要结清食物单就好,没有必要给小费却给了2铢。
前段时间,有内地网友在小某书建议香港人,到深圳按脚千万别再给小费了。结果却炸出一票香港网友表示,“不是我们愿意给,是他们找我们要”。不少港人都表示,在按摩时曾遇到技师要求顾客签小费单的情况。通过网友们的现身说法,很多内地网友也才知道原来按摩还有“潜规则”?
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小费文化。一般来说,客人可以依据自身的消费体验自行决定是否要给小费以及给多少小费。不过,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抱怨,小费成了“变相涨价”——商家将原本应当支付给员工的工资成本,通过小费文化“包装”后转嫁到了消费者头上。美国消费者的“怨念”就普遍较深。
在高星级酒店,特别是涉外的高星级酒店的员工,经常会收到小费,今天就有一个案例,三更半夜,美女客人醉酒,打电话到客房部房务中心,要求清理房间,我接到打扫通知后,按照流程,进行了清理服务,结果美女住客给了我两千元服务小费!
编者按:近日,“美国小费文化正在失控”这一词条迅速登上热搜,在该词条下的视频中,不少博主纷纷吐槽美国的小费价格上涨,由15%至20%涨到了25%,这意味着消费者可能要支付四分之一餐饮费用的服务费。许多美国人开始抱怨服务与小费不对等,开始不愿意再付给服务人员小费了。
“叮……”伴随着清脆悦耳的金属声,电梯门徐徐打开,高峰步履坚定地走进电梯。“先生晚上好,请问您要去几层?”电梯里,负责开电梯的服务员,毕恭毕敬地问道。“1 楼,谢谢。”随着服务员按下关闭按钮,电梯徐徐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