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看余杭】○ 葛 鑫“清明”这两个字,仿佛天生就带着悠远、沉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气质。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却又不只是一个节气。每逢清明,人们无论身在何方,总会想尽办法回到祖先的坟前,献上一束花、燃上一炷香,再送上无尽的思念与祈愿。在此过程中,诗词的情感也得到了真挚的抒发。
因为这一天是我们祭奠祖先的日子,这种习俗来源于古代,但是清明同样是踏青的好时节。在唐朝,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并不一定代表伤感,这个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但是清明节恰恰遇上了下雨天,遇上了绵绵细雨,就徒增了一份伤感。
原标题:剪画四季·清明丨一半澄澈 一半思念“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4月4日,时交仲春与暮春之间,人文与自然交织,节日与节气相遇,我们迎来了清爽明净的清明时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千年前,纷纷扬扬的春雨中,一位诗人与牧童偶遇,吟诵出千古绝句。
最美清明古诗词1.最欢快的清明诗: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清明日》唐·温庭筠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温庭筠的这首《清明日》短短40个字,却充满诗情画意,在历代百余首清明诗中脱颖而出。
“忽见家家插杨柳,始知今日是清明”今天(4月4日)我们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清明桃花初绽,杨柳泛青莺飞草长,风轻雨润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有三候清明初候:桐始华 桐,是指桐花。意为清明来到,桐树开始开花,美好如约而至。
春花次第争妍,春林逐渐茂盛。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它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
清明,二十四节气之一,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是祭奠先人、踏青郊游的民间传统节日。古人对于清明十分重视并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清明节到了,让我们来品读经典,走进清明的诗画世界。关山月《清明诗意图》清 明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作者 王国梁清明是个特殊的日子,这个日子有双重色彩,可以说一半哀婉一半诗意,一半忧伤一半明媚。清明本有祭祖的习俗。清明微雨,天地沉寂,纸钱翻飞,祭拜的氛围庄严肃穆,使得清明节多了几分哀婉和忧伤。另一方面,清明时节正是春色正好之时。“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来源:环球网 时序清明,春风拂面,海棠盛开,彩蝶飞舞。作品《海棠依旧》(摄影/张杰 贵阳孔学堂供图)在摄影师的镜头捕捉下,大自然中上演的这一幕幕“蝶恋花”绚烂美景,宛如一幅幅细腻的古典画卷徐徐展开,诗意盎然,令人陶醉其中。
岁月悄然,日升月落,四季流转,不知不觉又清明。清明,凝结着人间无数思念,如细雨绵绵不绝,千丝万缕。清明时节,晏殊有感于春光流逝,却又不失风度看重人才,为张亢和王琪写了一首诗,其中几句更是千古流传,且后来被晏殊写进了另一首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