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本来约好下午2点半的采访,杨闯世晚了半个小时。“不好意思,农场里的小狗突然生产,要给它接生,这才处理好。”这就是“95后”农场主杨闯世的日常:在土地上耕作,与“当下”互动,与自然连接。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有人精益求精、孜孜不倦,也有人不断尝试,只为实现梦想。两年前(2022年),来自四川成都的95后小伙儿汤鑫晨,从互联网大厂辞职,回到家乡邛崃,成了新农人,这两年,他在村里做了些什么?我们一起去看看。
来源:九派新闻 每年逢油菜花开,康佳僮帮奶奶把菜种好,让老人在家有菜可吃,再随家乡人去哈尔滨当泥瓦匠。后来,奶奶年纪越来越大,他决定留村照顾奶奶,过返璞归真的务农生活。今年6月,这个埋藏四年的想法得到落实,其抖音账号@初学务农者 拍摄的“如何干农活”系列走红。
29岁的壮族姑娘颜茜茜是广西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白见村的一名返乡创业青年。2021年,大学毕业后在机场工作了五年的她,决定辞职回到家乡创业。这是颜茜茜位于柳州市柳江区三都镇的酸笋加工厂外景(7月24日摄)。颜茜茜在竹笋种植基地采收竹笋(7月23日摄)。
中新网湖州6月9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 陆雅婷)初夏时节,走进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经济开发区坞仁村的某家庭农场,伴随着隆隆的马达声,工作人员正在农田里来回穿梭忙碌。眼下,正值水稻播种的关键时期。“前两天刚把油菜收完,用拖拉机垦完地,就可以播种稻谷了。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刘冲余洪军正在进行无人机植保作业。(受访者供图)雨水节气过后,万州区“95后”农用无人机飞手余洪军越来越忙。2月19日,余洪军用皮卡车拖着一台植保无人机,赶到了位于龙驹镇的李子基地。
潮新闻 共享联盟·平湖 倪雨伦 陈鑫誉 编辑 戴子函 在平湖市林埭镇,一个名为妙农家庭农场的庄园引人注目。这里不仅是国家级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更是“95后”青年蒋豪哲用科技玩转农业、创造现代农业奇迹的地方。蒋豪哲,一位毕业后毅然选择回归故乡、投身农业的青年。
放下工作,学习种地!近日,一个名为@初学务农者的账号在网上走红视频中小伙手把手在线教授务农知识“打要子”“系粮袋”“菜瓜打顶”甚至还有“放牛必备技能”……看过视频的网友表示:学会了!我现在强得可怕!时不时有人探讨方法还有人表示“老师”教的太快要跟不上了!
近年来,不少年轻人选择返乡种地,当一名“禾”伙人。豆瓣评分9.0的综艺节目《种地吧》,瞄准10位年轻人,在190天的时间里种植140多亩地,真实还原水稻从插秧到收割的全过程;小红书上,95后航空安全员阿宽裸辞之后,和朋友包下300亩农场种地,吸引了2万多粉丝点赞关注。
每到3月下旬,即墨区西北部的段泊岚镇,就会出现一道风景线——一架架“铁蜻蜓”升到低空,穿梭在田间地头喷药、施肥。这“铁蜻蜓”正是无人机,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在段泊岚镇乃至岛城其他地区已经不算是新鲜事。但在七年前,很多农户们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2022年6月29日,安徽省合肥市肥东县的90后新农人胡盼盼,在家庭农场稻田里展示用于补插的秧苗。图/新华社年轻人开始流行辞职回村种地了?日前,有媒体采访了几位辞职去村里种地的年轻人,有航空安全员,也有编导,在经历多年的城市生活之后,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回村种地。
中新网通辽8月30日电 题:带领上千农牧民玩转自媒体的“95后”中新网记者 李爱平在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扎鲁特旗,岳嘉琪手把手地教会了79岁的海龙如何打开应用程序、如何下载软件,直到4个月后这位老人能在直播台前唱他喜欢的民歌,弹奏他喜欢的乐器。
来源:【农民日报】近日,一则关于“年轻人流行辞职去种地”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了舆论关注。实际上,这并不是一个新现象,诸如“‘95后’女生辞职回乡承包1200亩地”“崇明‘90后’小伙从名企辞职回乡当起瓜农”等新闻,也时常出现在公众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