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罗亦丹)7月27日至28日,青海冷湖(2023)科幻文学影视高质量发展大会在青海省海西州会议中心举办。本次大会以“冷湖不冷,未来已来”为主题,来自文学界、影视界、科学界的人士相聚一堂,畅谈科幻文学影视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愿景。
“目前纵观世界各个国家的进展,我们国家有望成为第一个火星采样返回的国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在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表示。4月24日下午,在2024年中国航天大会主论坛上,吴伟仁介绍了我国深空探测重点任务和国际月球科研站有关情况。
12月18日,南都记者从香港科技大学(下称“港科大”)获悉,该校通过国家航天局遴选,获委任领导嫦娥八号多功能月面作业机械人暨可移动充电站国际合作项目。港科大表示,目前该项目已获香港创新科技署资助,该校将联同多个香港本地、内地以及国际单位,携手实现前沿航天技术创新。
央视网消息:月球是人类开展地外空间探索的理想基地,我国探月的脚步也没有停歇。除了嫦娥六号,未来,中国探月工程还有哪些任务时间表?再来了解一下。今年上半年,将发射“嫦娥六号”;到了2026年,将发射“嫦娥七号”;2028年,将发射“嫦娥八号”。
来源:【黑龙江日报】5月3日17时27分,嫦娥六号探测器由长征五号遥八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后,准确进入地月转移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嫦娥六号探测器由此开启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之旅,预选着陆和采样区为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
3月20日,探月工程四期鹊桥二号中继星,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刘勇告诉南都记者,鹊桥二号数据传输功能强大,携带的天都一号、二号通导技术试验星,还能发挥导航和遥感功能。“将来如果我们的航天员上月球,可以接收月球定位信号。
9月14日,第十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在上海举行。本届大会以“航天向未来”为主题,设置一个主论坛和五个分论坛,邀请了来自英国、法国、意大利、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航天领域的专家与我国机关、科研机构、高校的专家学者300余人,以加强航天领域国际交流合作,促进人类和平开发和利用太空为目标,探索未来航天技术的突破与创新,展示了航天领域最新的研究成果,分享前沿的航天技术,碰撞绚烂的思想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