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青年下乡返乡兴乡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三年行动》方案发布。方案提到,到2025年底将累计组织10万名青年下乡帮扶、联系服务10万名青年返乡实践、培训服务10万名青年提升兴乡技能,力争实现带动1万名青年入县下乡就业、培育支持1万名青年县域创业。
1975年12月12日,我的老家禹城县马官屯公社王家坊村,来了一群“不速之客”,看年龄都在20岁左右,穿着打扮和俺村里那些补丁摞补丁的青年男女截然不同,真有点儿像“洋学生”,比较时尚,多数人长得细皮嫩肉,不像农村庄户人家的孩子人人皮肤粗糙。
下乡记事:有了自留地,心情好多啦。一切收拾妥当,该奔向既耳熟又陌生的农村,开始我们十年的农村生活。1968年12月学校分配,老三届全部去农村,有去黑龙江建设兵团,有去内蒙哲里木盟插队,也有投亲靠友去农村的,我去的原籍青县。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初衷就是为了解决城市人口的就业问题。国家从1968年正式动员城市中学毕业青年下乡。那时农村贫穷落后,当地农民解决自身温饱都困难,这么多知识青年来到农村如果不靠家长接济,他们在农村生存都成了问题。后来福建的一个知青家长给上边写信反映了问题,各级开始对此重视了。
根据研究知青的学者汽,当年全国共有1800多万城市青年下乡插队或是去兵团了。在当时知青虽然吃了些苦,但我收获还是大的,锻炼了身体开阔了眼光,懂得了一个人要生存必须吃苦耐劳,不能像在父母身边那样什么心都操,在农村什么都学种地.上坝担土一步一滑,那时哭过笑过回乡起来、、、、、、。
新湖南客户端7月10日讯(通讯员 刘阳)近日,长沙理工大学来自四个暑期实践团的100余名学生奔赴四百公里外的桑植县,在14名老师的全程指导下,开展“数智湘村”、土地权属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基层校园交通安全治理、农村法律援助等主题的实践调研和普法宣传活动。
(图片引自网络)谨以此文献给在广阔天地里淬火煅烧的“上山下乡”知青战友们,让我们永远铭记住那一段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人生履历——知青岁月。我的知青岁月尹 峰一 插队到山区高中毕业不到半个月,我便下放到了芦山县的一个边远、偏僻的山区生产队。我能够最终读上、读完高中,确实是很幸运的!
中新网湖州7月17日电(胡丰盛 黄彦君)改造湖羊养殖场、重塑商拍艺术空间、养蟋蟀年产值超800万元人民币……沈俞豪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一家农场主理人,不同于普通农场经营者,“00后”的他,身上多了一张入乡青年的标签。生于斯、长于斯,在沈俞豪眼中,乡村充满历史韵味与自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