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战前的欧洲,人们享受着科技带来的美好生活,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然而,战争的爆发让各国纷纷投入全力进行战斗,无数资源和科技转化为漫长的堑壕战,给士兵们带来了无尽的恐惧。在这样的消耗战中,后勤保障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一战士兵到底吃些什么呢?
然而在不少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历史记录中,俄军士兵们随军饮食虽然比不上美英等土豪国家的丰富奢华,但是对于当时大部分来自于乡下农庄的大头兵们来说,军队中给每个人的伙食供给还是比较充足的,甚至书面上规定的标准要比红军初期的伙食供给还高,至于在一战战场上的俄军的战地伙食,怎么也超过了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每人每天800克黑面包的战时补给。
统治印度期间,英国依靠军事优势保证商贸活动和资源掠夺的有序展开。1857年爆发的兵变平息后,英印政府取代东印度公司成为统治主体,如何巩固本土军队的忠诚便跃为其首要任务。当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印度士兵被派往欧洲战场加入到高烈度的现代战争时,如何继续享有他们的忠诚也成为一道难题。
法国士兵的标准伙食是每天面包750克,牛肉猪肉 400克,腌制牛肉、烟熏肉 210克,猪油 、黄油30克,浓缩汤料50克,大米、干菜60克,咖啡 24克,盐 24克,糖 34克,烟草 20克,此外还有劣质葡萄酒皮德纳500克。
美军的财大气粗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就表现在后勤补给上了,虽然当时的西方列强还看不起这个充斥着牛粪味的年青国度,但是其完善的供应体系和补给标准,依然收获了一道道包括英法在内的军人,那看似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羡慕嫉妒恨的目光。
据说,拿破仑有一句名言,“士兵的胃决定了行军情况”,意思和我们的“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相似。很多人因为这句话想当然地以为拿破仑很重视士兵们的口粮,但历史表明,事实还是有出入的。尽管拿破仑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军事将领之一,但是他在士兵口粮的问题上留下了很多话柄。
美国军队建立要追溯到1775年6月15日第2届大陆会议通过组建正规军的决议案,根据决议采取志愿入伍原则,建成了一支由师、旅、团、营以及炮兵和骑兵分队组成的大陆军,总指挥是原英军上校兼弗吉尼亚种植场主的乔治·华盛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