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陈莉莉/西藏拉萨报道有时浓烈、有时飘渺,在西藏的每个角落,几乎都有藏香的味道。 藏香起源于藏地先民的祭祀,佛教盛行时成为必备品,对于内地人来说,2002年非典、2003年禽流感带来的集体性恐慌,加大了藏香在藏区之外的需求。
公元九世纪吐蕃王朝崩溃后,佛教进入“后弘”期,当时的藏王意希沃迎请阿底峡大师入藏。由此,各宗派藏香传承中的寺庙无论是香药生长地也好,还是香料配方也好,都谱写了独具神话色彩的藏香传奇典故。“后弘期”时代,供香等诸多供养在藏传佛教的仪轨中已经相当完备。
历史悠久的藏香,受到藏传佛教很深的影响,藏香文化和藏传佛教如同一对孪生兄弟一样一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藏香伴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发展,许多藏香的配方来源也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关系,“藏有引力”品牌推出的五源藏香亦是如此。
近日,记者从拉萨市市场监管局了解到,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藏香》国家标准(GB/T43430-2023)近日正式批准发布,将于2024年3月1日起正式实施。2008年,藏香制作技艺被纳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拉萨市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村民制作藏香。藏香是藏族百姓家中的日常生活用品。近年来,随着西藏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藏香也被作为特色旅游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从事藏香生产销售的经营主体也在不断增长,市面上的藏香产品可谓是琳琅满目。
(图片来自百度)燃一炷藏香开始动笔着文,在十几平米的书房里,淡青色的薄雾弥散而来,随心而走,丝丝药香带着凝神静气的安然入鼻,燃一炷藏香寻一份安宁。本次西藏旅游商品大赛中,桑菩题品牌藏香负责人周峰携三款藏香参展,它们分别是正念、菩提和倒流香。
“哦~藏香 哦~藏香。有人说一首歌可以保存一段记忆,那么气味更是可以让人“留住”那美好的一刻。它曾经一度是藏汉文化交流的纽带,藏医书《四部医典》中记载,毒热,易疲劳、抑郁烦躁等症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便是利用藏香进行熏疗。
藏香起源于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的尼木县吞巴乡,这里有近一半的农牧民家庭专门制作藏香。传统的藏香配料丰富,以柏木树干为主,再加入藏红花、檀香、沉香、麝香、红景天、豆蔻、冰片、琥珀、佛手等几十种名贵藏药材及天然香料按配方混合,搓揉而成。
近日,由藏族青年男歌手三木科创立的“藏源自然 香养世间——曼桑”品牌发布会在拉萨举行。 图为藏香制作手工艺人在教孩子们制作藏香。本网记者 郑璐 摄说起藏香,脑海不禁浮现出这样的画面:蓝天、白云,金色的阳光,古老的村庄,宛如天堂。点一支藏香,升起一缕纯净的袅袅轻烟。
中华香文化,浩如烟海,珍若珠玑,它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围绕香品的配制,使用及品鉴逐渐形成一系列技法,习惯,制度,与观念,既凝聚了华夏先民的生活经验与智慧,也散发出东方文化所特有的瑰丽异彩,中国是一个香的国度,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道德与馨香的民族。
在藏香发源地——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氤氲了1300多年的香气依然沁脾。这里有近一半的村民从事藏香制作。今年45岁的次仁多吉就是其中之一。在西藏尼木县吞巴镇吞达村,次仁多吉在砍削柏木,为藏香制作准备原料(6月9日摄)。
藏香厂的工人们坚持手工制作藏香。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游客正在学习制作藏香。人民网 记者次仁罗布摄捆扎藏香。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晾晒制作好的藏香。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制作藏香过程。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牛角钻孔,将木泥挤出。人民网记者 次仁罗布摄柏木泥与香料糅合成团。
藏传佛教经文里记载,好的藏香点起来可以得到菩萨的护佑。藏传佛教宁玛派祖师莲花生大师语录云:“香味弥漫三千大千世界,药香合和的净水来沐浴;如意积云于空降甘露,一切污垢秽物皆净化。”意为,一切污垢秽物都可由藏香的芳香净化。藏香因其古老、传统、天然的配方,而流芳世间。
来过西藏的朋友肯定都知道,有一种专属于西藏神奇的味道,夹杂着草原的草香和酥油香,正是被称为三大西藏传统手工产品之一的藏香所散发出的。藏香,愈心相传,公元7世纪时,松赞干布的大臣吞米·桑布扎创造了藏香,距今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
近日,由林芝市委、市政府主办的2024年林芝市创新创业大赛在林芝雅鲁藏布会议中心圆满落幕。大赛采取“成果展示+项目路演+评委提问点评”的方式进行,按总分100分设置,选手按照抽签顺序进行6分钟的项目路演,然后由专家评委向选手进行提问,选手进行4分钟的作答。
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一个让你听到就觉得神圣无比,甚至短暂停止思绪,也要给它留几秒在你的脑海里。他们晒太阳,他们喝甜茶,他们唱歌,他们跳舞,他们酿青稞酒,他们做糌粑,他们双手合十磕长长的头,他们千里跋涉一次次出发,转山转水转佛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