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有一位重要的人物诞生了。他就是我们常说的成语“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中的司马昭。司马昭是司马懿和张春华的第二个儿子。司马昭正是三国归晋的主操盘手,一点一点的削弱了曹家的力量,使胜利的太平最终指向司马家。在秦汉时期人比较相信谶(chèn)纬之言。
我是三国路人甲,专注三国史。点关注,我们一起聊三国曹魏四友的说法,出自《晋书·宣帝纪》,指曹丕的四位心腹重臣:魏国既建,(宣帝,即司马懿)迁太子中庶子。每与大谋,辄有奇策,为太子所信重,与陈群、吴质、朱铄号曰四友。这里面,司马懿和陈群的事迹广为人知,吴质和朱铄却显得有点神秘。
作者:洞见Moon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29岁被曹操强召入仕,40岁站队曹丕开始接触军权,直到70岁诛杀曹爽才拥有了绝对权力。从郡县小吏到权倾朝野,他经历了太多。曹操的猜忌、诸葛亮的打击、曹爽的迫害……这些对手哪一个不想置他于死地。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曹操凭着一股“力挽狂澜,名留青史”的强烈信念,讨伐割据在诸州诸郡的群雄,十分艰难地把分崩离析的疆土——东汉十三州中的九州,统一收复在了他在许县为汉献帝重建的小朝廷之下,虽然曹操终其一生未能完成一统天下的宏志,但他却在纷乱的局势下,为天下百姓开辟了一个得以休养生息的新天地,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中原的安定。
二十四史一般讳忌鬼神之说,但浏览其中,不乏神秘灵异之事,以及预言谶语、轮回报应等等。天道深远玄妙,难道冥冥之中自有定数。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已。1.神秘的预言“橜弧箕服,实亡周国”,而西周亡于褒姒,而褒姒为卖弓箭夫妇所捡女婴。
前言三国乱世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在这其中所涌现出的英雄豪杰不计其数。当然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让后世对于三国都是十分的推崇。这些英雄们没有办法说谁更出众,但若是说谁是最后的赢家,相信大家都会不约而同的说出司马懿的名字。
在三国正史中,诸葛亮于建兴十二年星陨五丈原,司马懿老而不死,直到嘉平三年才挂掉,足足活了七十三岁。三马食槽的后果就是两晋乱世,接下来就是说出来让人悲哀愤怒的匈奴、鲜卑、羯、羌、氐五部南下——这一历史事件原本有个名字,现在似乎不让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