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副会长杨毅周在研讨会上视频致辞说,叶荣钟是一位出生在日据时期的台湾却深具祖国情怀的爱国作家,祖国意识作为他从事社会运动与书写台湾抗日历史的驱动力,他终生追求的就是台湾能够不受外国势力摆布而回到祖国的怀抱,我们要从叶先生文学思想中汲取两岸融合发展的宝贵资产。
台湾新世代文学及三种研究思路 “世代”在台湾是一个常被使用的概念,萧阿勤认为“世代”得以作为有效的分析概念,归功于卡尔·曼海姆的研究,其论文The Problem of Generations奠定了世代研究的社会学基础。
1924年,留学北京、受到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的台湾青年张我军在《台湾民报》发表<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呼吁活在老早就应该改造的社会的台湾青年,与其坐而待毙,不如死于改造运动的战场倒还干净,从而对从不见过真正有文学价值,且又不思改革,只在粪堆里滚来滚去的台湾的诗文等旧文学展开抨击。
鲁迅先生是文坛巨擘,他对其同时代以及后代,包括台湾在内的作家影响巨大。1981年版16卷本《鲁迅全集》的第14卷,有如下记载,1926年8月11日记:“寄张我军信。下午往公园。寄半农信并朋其稿。夜遇安来。张我军来并赠《台湾民报》四本。”
《我不可告人的乡愁》是我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因为刘志凌的引介,二〇一三年初出版了简体字版;现在,《我》跟着始终相信它的编辑重出新版。相隔六年,疾如一弹指,令人再想起李商隐的诗句:“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