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的文章详细的介绍了一些中药的功效、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并介绍了发散风寒中药之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白芷功效、应用及注意事项,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前面的文章,今天这篇文章继续介绍其他发散风寒中药的功效、应用及注意事项。
古人常说:“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荏苒”一词在文人的笔墨中颇为常见,也被现代人常挂口中,却鲜有人知道它具体的含义。其实它指的是一种很有名的植物,同时也是中医颇为喜爱的一味草药——紫苏。紫苏,古称“荏”,又有红苏、香苏、赤苏等名,是唇形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紫苏也叫红苏、赤苏,具有特异的芳香,原产于我国,在我国种植应用有近2000年的历史,目前我国也是紫苏栽种面积最大、年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大家可能在南方部分地区的餐桌上,或者在北方吃烤肉时见到过这种蔬菜,但是你了解它的营养价值吗?
民间就有春天食用紫苏叶,有助于阳气升发,而夏季天气炎热潮湿,人们容易感到胃脘胀闷不适之时,采摘紫苏嫩叶做汤食用以和胃消胀等常见用法。紫苏为药食两用之品全身都是宝,除了紫苏叶,紫苏子、紫苏梗都是常用的中药,均有不同的功效。
紫苏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叶片有紫色、淡红、翠绿、淡白等颜色。在古代,紫苏归类于“荏类”植物,因为气味辛香如桂皮,所以叫“桂荏”,又因为它种植遍布大江南北,品种不同,叫法不一样,有香苏、白苏、野苏、苏子等称呼。
很多癌症患者都常常这样告诉笔者:“我们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吃药,有抗癌的、保肝的、升白细胞的、还有各种营养保健品...吃这么多药,影响了自己的食欲和胃口,也感受不到生活的乐趣。”有这样体会的患者很多很多,也反映出患者的种种无奈。
春回大地,万物萌发。在江南烟雨浸润的田埂边,一丛丛绛紫色的嫩芽正破土而出,叶片在晨露中舒展着独特的锯齿纹路,这便是承载着东方智慧的药食珍品——紫苏。《尔雅》有载“苏,桂荏”,这抹穿越三千载时光的紫霞轻笼的倩影,正在现代人的餐盘与药罐中续写传奇。
中秋节前后,菊香蟹肥,螺鲜肉厚,让人垂涎三尺,一味“紫苏炒田螺”更是中秋节赏月必备的压轴菜肴。紫苏叶为一年生本草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叶,又称苏叶,它香中有辣、辣中带甜的味道深受人们的喜爱。每每吃田螺、螃蟹都必须得加上紫苏叶仿佛成了既定的规则,难道紫苏仅仅是为了调味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