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村民徐解秀家寄宿了三名女红军。几天后,红军们要离开了,看到徐解秀家一贫如洗,决定把唯一的一条行军被留下来。可徐解秀说什么也不肯收,大家你推我让,争执不下。这时,一位女红军拿来一把剪刀,把被子剪成了两半,把其中一半留给了徐解秀。
摘自新华社2020年9月20日《坚守人民情怀,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习近平在湖南考察并主持召开基层代表座谈会纪实》9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一到湖南,直接赶往沙洲瑶族村,首先考察了“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
6月28日 星期五 雨6月4日,桂阳县蒙泉中学珺山校区七年级2327班开展“沙洲红色爱国主义教育研学”活动。7点整,全体同学上车出发。这时,天空飘着淅淅沥沥的雨,雨滴打在玻璃上,如同自然的琴弦,演奏出悦耳的旋律。经过两个小时不停的行驶,我们到达了沙洲村。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首都司法行政系统开展了“党史故事我来讲”主题活动党员干部踊跃参与京司观澜特开设“贺国庆忆党史”栏目带您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传承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血脉本期为大家带来长征路上半条被子的党史故事讲述者: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应诉处党支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半条被子”的故事。这个故事源自经济日报1984年11月14日“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系列报道中的一篇《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徐解秀老婆婆请本报记者寻找三位红军女战士下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情讲述长征途中三名红军战士给老百姓分剪“半条被子”的故事,并亲自踏访故事发生地——湖南汝城县沙洲村,深入阐释中国共产党不懈奋斗的制胜法宝,生动阐发党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命运与共的历史逻辑,不断丰富升华这一故事的精神内涵与价值意蕴,在全党全社会进一步焕发起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力量。
12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续写“半条被子”故事新篇章》。文章指出,一切为民者,则民向往之。党心与民心的同频共振,将激发无穷的奋进动力。新的征程上,我们更要坚定道路自信,兑现党的誓言和诺言,同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肉相连、命运与共,继续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
湖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了《半条棉被》的绘本版和青少版两种,都是红色经典故事。之前,我端坐在电影院观看过电影党课《半条棉被》,在韶山现场静静地聆听了中共郴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特聘教研员徐宝来老师讲述的《半条被子故事的来龙去脉》,和家人一起实地走访了“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沙洲村。
《半条红军被》是长沙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作品,也是省会长沙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江大河交响季 百里画廊百年歌”系列文化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取材于1934年发生在湖南汝城县沙洲村的“半条被子”的感人事迹。
读红色经典 讲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 砥砺检察初心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搭建辽阳检察机关红色教育载体和平台,根据年度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工作安排,市检察院宣教科开展以“读红色经典•讲红色故事”为主题的“悦读党史”读书分享活动, 以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