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记者在市区田安路与津淮街交叉口看到,白色伞形遮阳棚已悄然“上岗”——这是中心市区首个交通岛遮阳棚试点项目,采用主辅立柱支撑的PVDF膜结构,兼具防雨、隔热与抗紫外线功能,棚顶仅由数根立柱支撑。该设施将有效缓解市民候灯时受天气困扰的问题,减少越线停车等违规行为。
闽南网3月8日讯(闽南网记者 苏毓茹 吴圳烽 文/图)记者从泉州市市政工程中心获悉,泉州市今年计划在中心市区11个人流密集的主干道路口建设遮阳棚设施。目前,位于田安路与津淮街交叉口的中心市区首个交通岛遮阳棚已开始建设,预计于3月底完成。
3月9日,记者在市区田安路与津淮街交叉口看到,白色伞形遮阳棚已悄然“上岗”——这是中心市区首个交通岛遮阳棚试点项目,采用主辅立柱支撑的PVDF膜结构,兼具防雨、隔热与抗紫外线功能,棚顶仅由数根立柱支撑。该设施将有效缓解市民候灯时受天气困扰的问题,减少越线停车等违规行为。
N海都全媒体记者 黄晓燕 黄晓蓉 文/图记者从泉州市市政工程中心获悉,为了使市民群众在等待红绿灯时免受日晒雨淋,减少市民闯红灯、越线停车等问题,提升道路交通秩序,泉州市将参照先进城市经验,今年计划在中心城区11个人流密集的主干道路口建设遮阳棚设施。
早报讯 (融媒体记者林福龙 通讯员李志民 文/图)近日,途经田安路与津淮街交叉口的市民发现,西北侧渠化岛上悄然立起一组白色钢结构架体。记者从泉州市城管局获悉,这是我市正在推进的便民遮阳棚建设项目。该路口作为首批试点,将于3月底完成4个渠化岛的遮阳棚安装。
还将选择10个合适的主干道路口建设 □融媒体记者 张晓明 林劲峰 林福龙 通讯员李志民文/图3月9日,记者在市区田安路与津淮街交叉口看到,白色伞形遮阳棚已悄然“上岗”——这是中心市区首个交通岛遮阳棚试点项目,采用主辅立柱支撑的PVDF膜结构,兼具防雨、隔热与抗紫外线功能,棚顶仅由
早报讯 (融媒体记者林福龙 通讯员李志民 文/图)3月9日,记者在泉州市区田安路与津淮街交叉口看到,白色伞形遮阳棚已悄然“上岗”——这是中心市区首个交通岛遮阳棚试点项目,采用主辅立柱支撑的PVDF膜结构,兼具防雨、隔热与抗紫外线功能,棚顶仅由数根立柱支撑。
在几根钢结构柱子支撑下,几张拉膜构成不规则的锥形屋顶,整体白色的遮阳棚站立在市区津淮街与田安路路口,透着一股灵动、飘逸之感。这是今日(9日)记者在市区看到的一幕。“现在等红绿灯再也不用担心晒太阳或淋雨了!
N海都全媒体记者 杨江参 1月7日,海都记者从泉州市获悉,2025年泉州市为民办实事项目出炉,共有43项,涵盖文化教育、医疗食品卫生、养老托幼、特殊人群关爱、物业提升管理、城乡品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安全保障与风险防范等9个领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市区首个交通岛遮阳棚上线·追踪泉州网3月17日讯 (融媒体记者张晓明 林劲峰 文/图)今年泉州两会期间,民建泉州市委会呼吁在主城区重要路口设置遮阳(雨)棚,缓解非机动车驾驶人在交通路口等待红绿灯时被烈日暴晒及淋雨等问题。上周,泉州市区首个遮阳棚在田安路津淮街口“上岗”。
早报讯 (融媒体记者陈小芬 通讯员杨琴)记者获悉,近日,泉州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为民办实事工作的通知》,明确2025年将开展为民办实事项目共计43个,涉及文化教育、医疗食品卫生、养老托幼、特殊人群关爱、物业提升管理、城乡品质、生态环境、公共服务、安全保障与风险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