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手头有很多事要做,但是看到这本《县乡的孩子》,还是忍不住想要去阅读。我所在的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农村学校布局以村小和教学点为主体,也不断有年轻教师加入农村教育队伍,但随着城镇化发展,学生大量向城区流失,农村教育已难以形成适度的校内规模结构。
孩子随家长进城、跨区域人口流动增多等现实因素影响下,部分农村的生源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几年前地处黄河北岸的河南省新乡市封丘县,有的村小3个学生14个老师,有的教学点两个学生两个老师。学生请假,老师休课,老师请假,学生停课。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教育是人力资本投资的重要途径,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发展,确保乡村最弱势群体的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教育强国建设和中国式现代化发展的必然选择。
据媒体报道,近期,全国多地披露了乡村学校撤并进度。例如江西赣州龙南,优化调整乡村小规模学校。按规划,2025年,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优化达80%以上;2026年,100人以下小规模学校优化达90%以上。
近期,山东省教育厅官网刊发了多则对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提案的答复。在对省人大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强县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建议》的答复中,山东省教育厅表示,将“科学优化城乡学校布局规划”。今明两年平稳应对小学入学高峰后,逐步推行小班化教学。
央广网宿松11月1日消息(记者徐鹏)深秋午后的微风袭过,安徽省宿松县河塌乡油铺小学正门上方悬挂的“欢迎回家”红色横幅仍旧随风飘扬。可曾经熙熙攘攘的校园,却早已空无一人。望着人去楼空的校舍,75岁的村民王合年百感交集。
十年前,曾经300多人的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如今空无一人,真是人去校空。校园成了诸如硬化公路等工程的工作场地,桌椅板凳被当柴烧,校园已经面目全非。当地的适龄儿童上学必须去几十公里之外的镇,或者县城从幼儿园读起,于是也就意味着家长的陪读开始,给不少家庭带来的经济压力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