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末年,有这样一位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他出身高贵,却行为放荡;他才华横溢,却不得人心;他军事天才,却命运多舛。这位纨绔子弟,凭借着非凡的军事才能,在朝鲜之战中大败倭寇,震惊朝野。他的威名远播,连万历皇帝都对他青睐有加。
近日热播剧《梦华录》中的“池衙内”可谓是本剧快乐的源泉,很多人关注到“衙内”这个称呼,你会不会以为剧中的池衙内是类似于现在的“街(gai)溜子”呢?那剧中顾千帆同父异母的弟弟萧谓可不答应,毕竟下人也称呼他为衙内呢。那纨绔子弟和衙内是一个意思吗?有什么区别?
皇城每年会进行比武大赛,就和进京赶考的书生们一朝中了状元一样,殿前比武的第一名,称之为武状元,可握朝廷军事命脉,皇帝也会亲自观摩,虽然今日站在台上候选的只剩四人,但这每年一次的武事盛会今年多了许多人气,大概就是因为多了一个女人,还是个漂亮的女人。
我们现在经常用“纨绔子弟”来形容成天吃喝玩乐、不务正业的富家子弟,但你知道这个成语的由来竟然和古人的衣服有关吗?在《说文解字》中提到“纨”字是这么解释的:“纨,素也。从系,丸声,谓白致繒,今之细生绢也。”
大多数家庭案头藏书必备卷册肯定有《资治通鉴》,洞见历史,向古人见习智慧之光,是文化人读史书的初心。但读《资治通鉴》有两大难点,大多数止步于此:第一、编年体记叙历史事件分明,但缺点是事件被割裂在不同卷册中,对事件连续性难以把控,容易头脑浑浊而读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