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为积极探索分散供养特困人员社会化服务新路径,2023年,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在全区率先推行试点养老服务新模式,通过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方式为分散供养特困人员提供照料服务,实现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切实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图为裕溪口街道新裕路社区聘请理发师为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上门理发服务。 记者 陈洁 摄芜湖市鸠江区裕溪口街道79岁的陈爱凤老人,今后再也不用坐着轮椅出门理发了。6月26日,老伴帮她在街道日间照料和居家养老中心填写了一张爱心理发预约卡,第二天理发者就登门提供服务,花费由政府埋单。
近日,经上海市民政局,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民政厅共同推荐,“芜湖市红杨珩琅山玫瑰谷·桥乐居康养基地”入选为长三角旅居养老地,“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入选为长三角健康养老目的地。这标志着红杨镇在全域旅游、生态环境和康养服务等方面达到长三角地区较高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银发浪潮正扑面而来,养老也成为当前社会关注的话题。夕阳无限好,不怅近黄昏。人口老龄化处于较高水平的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正在探索一条多种方式并存的养老服务发展之路,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享,为每一位老人的晚年涂上幸福的底色。
大皖新闻讯5月8日上午,芜湖市民政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就近期出台的《芜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相关情况做了介绍。大皖新闻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截止2023年末,芜湖市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81.2万,人口老龄化率为21.
在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长寿村”——珩琅山村,他们把村里的老人当成“宝”,弘扬孝善文化让老人乐享长寿,借力长寿品牌拉动产业发展,再把经济发展的成果不断回馈给村民和老人,走出了一条孝善文化与长寿产业循环促进的乡村振兴新路。
荷莲产业促振兴,古圩荷乡喜分红。1月7日,芜湖市湾沚区区镇村党组织领办集体经济实体分红大会在陶辛镇四门村召开。正值腊月初八,分红大会现场为村民分发了腊八粥,伴随着精彩的演出和热闹的龙灯舞狮表演,过年的氛围悄然而至。活动现场。
2023年以来,芜湖市湾沚区民政局围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目标,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从加大基本生活救助力度、提高专项社会救助实效、发挥急难社会救助作用三个方面用力,逐步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推动保障“兜底人群”向帮扶“低收入人群”扩围。2023年累计支出社会救助资金约1.
2023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积极发展老年助餐服务以来,各地民政部门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会同相关部门迅速行动,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方案或细化完善已有方案,积极加强资源整合和扶持投入,鼓励因地制宜探索各具特色、灵活多样的助餐方式,老年助餐服务覆盖面和老年人就餐便利度不断提
来源:爱湾沚“网红村”“梦创地”“新农人”……在安徽省芜湖市湾沚区有这样一个地方,远离城市的喧嚣,满眼皆入景,宁静而不乏生机。在这里,农耕田园风光让您既解浓浓乡愁,又能感受到艺创共富乡村的“汩汩流动的韵律”。这里犹如一首田园诗,走进你我的心间,拨动你我的心弦。
3月14日中午,在马鞍山市花山区湖东路街道大北庄社区,当湖东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助老员丁明芳把两荤一素的午餐送到81岁的沈陇先老人家时,饭菜还冒着热气。“服务中心离我们很近,不仅送餐,我们需要帮忙时,一通电话,助老员就能及时赶到。”沈陇先说。
松江区叶榭镇堰泾村里,新开了一间乡村咖啡屋,菜单上只有一种咖啡,名叫“奶奶咖啡”。因为,在咖啡机前忙碌的“店员”,是两位白发苍苍的七旬老人。图说:79岁的吴阿姨正在乡村咖啡屋制作咖啡 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摄(下同)从咖啡馆往北走大约500米,就是黄浦江。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做饭不安全、吃饭不方便、做一次吃几顿……为了让老年人吃好“暖心饭”,今年以来,安徽省组织实施老年助餐服务“暖民心”行动。目标是到2022年底建成6050个老年食堂(助餐点),到2025年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均衡、方便可及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